

党员网格区解决员工“急难愁盼”:“一定不会让问题过夜”
发布时间:2024-08-22 12:15:59
基层有了新的需求,我们必须“听得到”,才能“跟得上”。
“今天气温已经有36℃了,这样的高温还会持续好几天。中午不能再安排施工了,要防止人员中暑。”
“明天开始,各班组调整工作时段,避开高温,现场的纯净水、绿豆汤、藿香正气水都得赶紧配全。”
……
每天下午五点,中国石化华东石油局油服中心第二作业项目部党支部分布在各井场的12名党员,都会在支部书记夏苏疆的带领下,准点通过手机、电脑,以视频日例会的形式碰头,交流、处理、解决各个党员网格区反馈上来的问题,并做到“问题不过夜”。
一个党员一个网格区。按照业务相近、方便管理的原则,党支部每个党员都有自己的网格区,与员工群众形成结对联系,少的有两三人,多的有七八人。每天下午五点,党员碰头有一说一,第一时间回应员工关切,这个做法党支部已坚持了一年多。
今年3月份,阳页1井大修。“大修作业的井口工具很多,不同规格长短不一,平常摆放在井场内,看着杂乱且影响逃生,上井、撤场过程中吊装也容易在空中滑落。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接到党员陈建军网格区内的司钻张超的问题反映,当天的碰头会上,党员们便你一言我一语,集思广益共同想办法。20天后,由党员刘旭牵头攻关设计的长3.7米、宽2.3米的吊篮式井口工具收集撬顺利投放到大修现场,既方便了工具收纳、提高了搬迁时效,又极大地降低了空中吊装的安全风险。
“修井队要集中人手干主业、抢劳效,但不直接创效、工作量也不大的门岗还是得安排一个人负责。”今年4月份,党员赵海明在彭页5井跟班施工,参与班组“过紧日子”大讨论时听到班长王志磊的“吐槽”,便在当天的党员碰头会上抛出了这个问题。大家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形成了“变人工门禁为自动门禁”的解决方案。半个月的时间里,2套集成了施工风险告知、门铃呼叫、进场安全教育语音播报、禁入物品收纳柜、视频监控等功能为一体的控制撬,就被投放到了小修作业井场,只要来人一摁铃,司钻在井场百米范围内就能一键遥控门禁的开关,实现了减人降本的目标。
进入6月,天气渐热,第二作业项目部的各个班组基本都在山区施工,经常遭受周围蚊虫叮咬,不胜其扰。特别是一种俗名叫“小咬”的黑色小虫,其毒性较大,工人们一旦被它咬了便会又疼又痒。在阳6井施工的带压副队长张文波见状,便及时向所在党员网格区的负责人夏志鹏反映了这一情况。当天党员碰头会后,党支部立刻购置了60瓶防蚊药水,第二天就逐一分发到了11个作业井场,得到员工们的交口称赞。
最近,党支部又帮助带压队解决了一个吊装上的安全难题。一般一口井带压施工周期为8天,其中涉及到吊装作业的就有4天。将8根长达30米、总重约1吨的液压管线从吊篮里吊进吊出就比较困难,再加上管线光滑,吊装过程中还存在着滑落伤人的风险。针对这一问题,带压司钻马鑫鑫、队长李兴林通过党员网格区争取到党支部的支持,创新发明了一种液压管线专用吊具,每次吊装时只要将管线接头集中固定到吊具上,吊车司机一人操作,就能将液压管线轻松吊进吊出,消减了液压管线吊装的安全高风险。
“一定不会让问题过夜。”如今,每天的党员碰头会,已成为第二作业项目部党支部解决基层班组和员工急难愁盼问题的主要渠道。今年上半年,紧盯党员网格区反映上来的操心事、烦心事,党支部已累计为民办实事16件,及时回应员工关切,确保基层的最新需求“听得到”“跟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