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打造党建特色品牌
发布时间:2024-08-22 12:15:58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实现“一融双高”的目标,积极探究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党建道路,坚持人才培养和党建工作相结合的方针,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出“一特双优 五维融合”党建特色品牌,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践行生态文明,构建党建品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和一条鲜明的主线,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为学院的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秉承“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学院开展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特色的党建活动,包括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党小组会、支部委员会和组织党员上党课,举行专题报告会、座谈会等。一方面,学院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坚持“加强基础,突出应用,面向社会,交叉见长,特色取胜,着力培养宽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文科人才”的方针,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另一方面,党建活动不断走深走实,生态文明特色日趋显著。学院1个党建案例入选《江苏高校党建工作典型案例100例》,获省高校2021—2022年度党建工作创新奖三等奖1项,2个支部获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多次获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借助双优资源,锚定党建目标。学院将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到实处,通过开展乡村振兴、绿色传播、生态文学等领域的研究,带动学院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打造优质的党建队伍,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推选具有高级职称、科研成果丰硕、深受学生爱戴且长期在一线教学的教师担任该职,实现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挑选高素质、有担当、敢作为、纪律强的中青年党员教师,组建“深耕厚植”功能型党支部,以教学科研、实习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优秀党员先进事迹的过程中端正入党动机、强化党性修养、严守纪律规矩。用好优质的党建资源,强化科学传播与科技推广工作,学院创作的生态纪录片《林中萧瑟》获全国100部优秀科普微视频奖;参与江豚保护、湿地公园建设、植物科普等工作,连续两年在江苏省科普公益作品大赛中获一等奖,在全国林业和草原科普微视频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奖项等级与数量皆为全国高校第一;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专业特色做好社会服务工作,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深化五维融合,提升党建效能。学院通过多措并举、协同推进、重点突破的方式,从五个维度发力,把党的全面领导融入日常工作和教学管理之中,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方向,巩固团结奋斗协作的厚基础。“党建+教学”维度,以《社会学概论》《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为基础,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不断打磨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获得江苏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党建+科研”维度,将意识形态工作融入科学研究,多篇论文被“学习强国”、《新华文摘》等转载摘编,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并在第18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赛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党建+大赛”维度,开展党纪学习主题活动,制作系列专题短视频“节气说廉”,结合学习经历撰写“习之讲堂”学习心得,将其发布于官方平台并参加廉洁文化作品征集活动,荣获中国·扬州“运河清风”微电影大赛组织奖。“党建+科普”维度,结合南林校史、发展历程、名人名言、“三树一竹”等特色植物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利用“美丽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契机,前往全国各地县镇乡村开展生态文化广告影像作品展映。“党建+实践”维度,与企业、农村、机关等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业务共推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利用各类传播手段助力乡村特色农产品推广,形成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教育方针,努力培养契合社会发展需求、兼具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高质量文科人才,并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特色,整合优质党建队伍和党建资源,从教学、科研、大赛、科普、实践五个维度入手,不断提升“一特双优 五维融合”党建特色品牌的影响力、感召力和渗透力。
通讯员 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