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贸试验区设立五年完成外贸进出口2.6万亿元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江苏自贸试验区设立五年完成外贸进出口2.6万亿元

发布时间:2024-09-02 07:51:56

本报讯 (记者 万森 见习记者 付饶)“5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完成外贸进出口2.6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12.6亿美元。”8月30日,省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介绍江苏自贸试验区设立五年来相关情况。

据省商务厅党组成员、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汤大军介绍,江苏自贸试验区2019年8月挂牌设立,先后成立了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自贸片区。5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完成外贸进出口2.6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12.6亿美元,分别占全省10.3%、10.2%;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制度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先后制定出台“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30条”“制度型开放38条”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推动将303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予自贸试验区实施。截至目前,江苏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113项任务落地实施率超过98%。形成近400项制度创新成果, “专利精准导航助力产业集成创新”等137项在省内复制推广。在强化系统集成方面,谋划推进生物医药“研发—制造—流通—使用—保障—安全”全产业链条系统集成改革,开展出入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试点、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试点等一批改革举措,破解企业研发创新中遇到的堵点和难点问题,形成15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去年全省获批的9个创新药中5个来自自贸试验区、9个创新型医疗器械中6个来自自贸试验区。

开放重点领域取得明显进展。江苏自贸区主动对标CPTPP、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聚焦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积极探索开展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如,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应用,实现快件和易腐货物抵达后6小时通关、普通货物48小时通关,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到底”新模式,货物贸易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方面,自贸试验区重点企业累计开展172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大力培育创新主体,超过4500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自贸试验区集聚,5家自贸试验区企业纳入省级创新联合体建设试点。在加快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壮大。南京、苏州片区生物药品制品制造集群新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三个片区所在产业园区均入选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50强”,去年江苏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总产值近3000亿元,占全省比重近一半。

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开放合作。连云港片区中哈物流基地集装箱进出场量2023年完成24.3万标箱、增幅10%;中欧班列开行量年均增幅达到18.3%。苏州片区拓展中国与新加坡在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上线运行中新国际贸易单据数字化平台,首次实现中新数字提单网上流转。支持自贸试验区与省内开放平台联动发展。依托省内57个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等平台载体建设联动创新发展区,赋予14项省级经济管理事项,持续放大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