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户外劳动者一个“不打烊”的家
发布时间:2024-11-04 10:05:59
王小梅
每天下午两点到五点,外卖单少,这段时间,美团骑手赵宁经常会来望京骑迹工会驿站坐坐,歇口气,喝点水,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等待下一单。(10月7日《中国青年报》)
工会驿站不仅为城市户外劳动者提供了休息与充电的空间,更成为了展现城市人文关怀与温暖的重要阵地。为解决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实际困难,2016年年初,全国各级工会开始建立以户外劳动者为主要对象、以工会驿站为主要载体的服务体系,推动改善户外劳动者的工作条件。2023年7月,全国总工会启动“双15工程”,明确到2023年年底,全国工会驿站达到15万个,全国主要城市和城市重点区域基本实现工会驿站15分钟服务圈交叉覆盖。截至2024年年初,全国已建成工会驿站18.42万个,覆盖服务职工群众1.47亿人,平均每天服务户外劳动者327万人次,年服务超10亿人次。
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让驿站像家一样温馨。随着各地的加大投入,近年来,遍布城市的工会驿站,已成为户外劳动者的“歇脚地”“补给站”“温暖屋”。这间位于望京南部繁华商圈的橘红色小屋,是北京市朝阳区望京骑迹24小时智能化工会驿站,仅有15平方米的地方,歇脚、喝水、热饭、上网、充电、阅读等功能一应俱全。作为朝阳区首家智能工会驿站,其服务辐射望京25个社区、41座商务楼宇。驿站于今年“五一”建成开放,赵宁和他的小伙伴因此度过了一个“不那么难熬”的夏天。更让赵宁等户外劳动者感慨的是,身处闹市的望京骑迹工会驿站主打智能服务、便利温暖,里面不仅设有智能交互导航智慧屏,以导引图的形式全方位展示望京辖区的暖心驿站、便民服务、企业服务,还自带“指路”功能,便于小哥跑单时精准定位、高效工作。赵宁说,自从有了这个驿站,可以随时进来歇歇脚,喝点水,“坐在这里等单,心里很踏实”。
星罗棋布在大街小巷的工会驿站,已成为城市里的温暖地标,除了具备热可纳凉、冷可取暖、渴可饮水这些基本功能外,还将服务内容扩展到义诊、理发、法律宣传、爱心帮扶、心理疏导等方面,服务“礼包”越来越丰厚。随着“双15工程”的持续推进,特别是今年全国总工会从服务质量出发启动“新双15工程”,目标是年底前,在全国推树15%的工会驿站成为最美工会驿站、将15%的工会驿站升级为24小时智能化驿站,智能化工会驿站必将随之越来越多。哪里有劳动者,哪里就应有工会驿站,“不打烊”的家,正是全国各地工会驿站要营造的暖心氛围。
小驿站传递大温暖,“小切口”做实“大服务”。权威数据显示,全国职工总数有4.02亿人左右,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高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更好地保障他们的权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等举措。遍布街头巷尾的工会驿站,正是落实“支持和规范”的鲜活写照。
要让工会驿站更好地发挥作用,各地工会既要建好驿站,不断丰富服务“礼包”,打造出更多智能化、全天候的驿站;更要管好驿站,让驿站功能不断完善、服务更加贴心。同时,也期待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服务队之中,协助管理人员维护驿站日常运营,让驿站始终暖心相伴,给更多户外劳动者一个“不打烊”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