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精神离职” 重燃工作热情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远离“精神离职” 重燃工作热情

发布时间:2024-11-06 09:38:03

“一上班就提不起精神”“人在班上心在外”“天天盼望星期五”……在当下快节奏、高压力的职场环境中,“精神离职”这一现象正悄然蔓延,成为众多职场人难以言说的隐痛。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离职,而是指个体虽然身处工作岗位,但内心却早已对工作失去了往日的热情与投入,仿佛已经离职一般,消极地应对日常的工作任务。这种心理状态不仅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工作效率与职业发展,更可能对团队的整体氛围和企业文化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没意思”常挂嘴边,万事提不起精神

“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感觉好没意思……”上班已经整整八年的张心然,每天走进办公室,面对着堆积如山的文件和永无止境的会议,就觉得身心俱疲。离职的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无数次,但每当想到房贷、车贷以及家庭的责任,冲动便瞬间烟消云散。曾经那个满怀激情、对未来充满憧憬的自己,如今却像是被无形的枷锁束缚,对工作提不起半点兴趣。

这种现象为何频发?在南京一所高校从事职业心理研究的赵成副研究员给出分析,“精神离职”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长时间处于高压工作环境中,个体容易出现情感和动力耗竭,对工作失去热情和兴趣;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模糊,导致职场人无法充分休息和恢复,进而产生心理疲劳;工作内容单一重复,缺乏挑战性和成就感,使个体感到自我价值无法实现;企业缺乏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导致员工在工作中感到孤立无援。

坦诚面对情绪,避免过度消极

如何重拾工作热情和职业动力?赵成表示,职场人要坦诚地面对自己的情绪,并允许自己偶尔感到疲倦。同时,也要避免陷入过度“精神离职”的消极情绪中无法自拔。

“人不是机器,工作一段时间,出现职业倦怠很正常。找出问题症结后,尝试与上级、同事或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共同探讨如何调整工作内容、环境或人际关系,以减轻压力并提升工作满意度。”赵成还建议,职场人可以尝试冥想、瑜伽、呼吸练习等放松身心的方法,以减轻工作压力带来的紧张感。

相较于前辈,新一代职场人缓解压力、应对倦怠的方式则更悦己。从摆放玩偶、香氛、绿植,到更换电脑支架、个性键盘,他们通过对工位的“爆改”,花式哄自己上班。晓月是个95后女孩,在她看来,每天有1/3甚至更多的时间都在单位工作,这里就仿佛是另一个家。既然无法压缩工作时间,不如就在有限的空间里开辟出一个更为舒适的环境,让上班这件事变得有期待感。

提升职业技能,重新爱上工作

除了保持乐观的态度外,让职场人能重新找回自我价值的方式,就是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为了激发新的工作热情,应不断激励自己向前迈进,”赵成建议,“职场人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培训或在线学习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从而增强职业竞争力和成就感。”

“每当掌握一项新技能或完成一个学习目标时,那份由内而外散发的成就感,将成为推动职场人持续前行的不竭动力,让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自我价值和梦想的舞台。”赵成表示。

记者 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