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磊:与差错“较劲”17年的“细节控”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吴磊:与差错“较劲”17年的“细节控”

发布时间:2024-11-22 09:15:48

围绕半导体设备进行可靠性分析,就是吴磊的日常。

王可

一件产品能否长期使用、能否在不同环境下使用,“可靠性”是关键。随着中国制造不断向高质量迈进,产品“可靠性”越来越重要。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品质评价支援部门技术工程师吴磊的日常,就是围绕半导体设备进行可靠性分析。

从维修工到技术能手,17年扎根一线,吴磊凭借“行胜于言”的理想信念,结合半导体封测生产需要,带领团队实现了检测设备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转变。37岁的他也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检测设备互联自动化”技术的领军人物,解决相关难题攻关项目30多项,主导技术革新并多次获得革新技术大奖,为企业累计节支达1000余万元。

位于金鸡湖畔的三星半导体,是韩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于1994年在苏州工业园区独资兴办的半导体组装和测试工厂。2007年,大学毕业初入公司的吴磊,就展现出了强烈的学习欲。面对复杂的工艺技术和难懂的专业知识,他坚持“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才能干出名堂”,一有机会就逮着老师傅请教,常常是有活抢着干、有事争着上。在一次次争取中,吴磊获得了一次又一次提升技能的机会。十多年下来,哪里有挑战、哪里能快速获得成长,哪里就有吴磊的身影。

2020年,吴磊所在的品质评价支援部门开展了一次“复归”行动,对企业内部在运时间超过5年的设备,进行一次全面而彻底的“把脉问诊、健体强身”。吴磊主动请缨,从方案设计到总结验收全程参与,对各型设备、各个系统的底层逻辑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对设备隐疾、深层顽疾进行了一次系统根除。那段时间,触摸每一个表面、观察每一处细节、体验每一项功能、静听每一点声音,就是吴磊的日常。为了节省时间,他经常匆匆扒两口饭,就跑到操作间继续工作,一点一点抠细节,摸排所有问题点,常常一天下来顾不得吃饭。“我觉得这个经历非常难得,短短时间内就积累了很多经验。”吴磊说。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们的日常,就是进行大量的数据核算以及材料比对、系统运行测试、故障模拟等。”在一次次的历练中,吴磊发现,市面上用于检测产品可靠性的工业软件和设备,基本都被国外企业垄断,这导致了国内产品制造商在设计、制造和质量检测等环节成本很高。而且,部门内的不少老旧设备需要人工一点一点地点检数据,十分烦琐。于是,吴磊对那些用于半导体封测的老旧设备(信赖性)进行物联网改造,独立完成、建立了一套“信赖性设备物联网生态系统”。这一系统整合各种资源和服务,以数字化实现老旧设备的数字化管理和运维,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需求的变化和性能的不断提升,半导体封测设备加速老化测试(HAST)逐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面对这种情况,吴磊一头扎进办公间,构筑自动化方案,负责项目规划,主导方案设计,独立设计了一款“BHAST改造设施”。该项目利用更高的温度、湿度和电压条件,加速器件的应力施加速度,更快地暴露器件的潜在问题,更快地识别设计或制造缺陷,极大地缩短了测试时间、提高了效率,已于2023年正式投入使用。

工作17年,从当初的小学徒变成如今“老师傅”的吴磊,面对年轻工程师的求助,一定是倾囊相授。“一个人的本领再大,也是有限的,只有团队整体的技术水平提高了,企业发展才会有不竭的智慧源泉。”吴磊在工段内积极开展师带徒、老带新的工作,通过“传、帮、带、教”,将十几年间摸索出的经验倾囊相授,为企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为半导体行业精细生产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

工作中,常常有人说吴磊是一个不放过工作中任何细节的“强迫症”患者,他却笑着说:“作为技术人员,品质是我们必须坚守的生命线,这决定了我们需要守住初心,把事情做透做实,不断去积累、去迭代、去逼近,直到达成目标。未来,我会继续立足岗位、潜心钻研,不断探索新领域、拓展品质评价新方向,努力筑牢产品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