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痛分娩入医保也是消除民生“痛点”
发布时间:2024-12-05 09:36:42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学院麻醉学系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黄宇光,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加强县域医疗机构麻醉专科护士培养,推进分娩镇痛护理在基层普及全覆盖的提案》。他呼吁将分娩镇痛纳入医保。
无痛分娩,在医学上通常被称为分娩镇痛,是一种通过使用各种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甚至消失的技术,旨在让产妇能够清醒、无痛苦地迎接新生命的诞生。
分娩痛是女性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一种剧烈疼痛,按照医学的分级,其疼痛程度仅次于烧伤痛,高于刀割痛。这种疼痛不仅会给产妇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还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如产程延长、产后焦虑和抑郁、胎儿宫内窘迫等。因此,无痛分娩的推广对于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分娩镇痛普及率有所提升。我国于2018年开始试点和推广分娩镇痛(无痛分娩),截至2020年,全国900多家试点医院普及率已达53%,平均每年提升10%。
据称,分娩的阵痛是人体可感知的最高级疼痛之一。前几年,陕西还曾发生过产妇因疼痛难忍导致情绪失控跳楼自杀的悲剧,可见分娩会给产妇带来多大的痛苦。
我国分娩镇痛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目前分娩镇痛推广仍面临一些困境。
首先,我国麻醉人才缺乏。有调查显示,我国麻醉医师的数量为9.2万人,平均每万人配备0.6个麻醉医师,而发达国家平均每万人能配备2.5个至3个麻醉医师(或麻醉从业人员)。无痛分娩有麻醉环节,麻醉师要不间断地进行疼痛评估和调整用药速度,直到产程完全结束,整个过程需要将近20个小时甚至更长,只有专业的麻醉师才能胜任这一工作。
其次,目前分娩镇痛并没有纳入医保,一两千元的费用,需要产妇自掏腰包,这让不少产妇选择放弃无痛分娩。另外,不少人对无痛分娩存在认知偏差,认为无痛分娩会对孩子智力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实际上,没有证据显示镇痛分娩会对新生儿智力产生影响,镇痛分娩所使用的麻醉用药量并不会透过胎盘影响到孩子。
要推动分娩镇痛进一步普及,就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如要进一步普及分娩镇痛的相关知识,让公众能够正确对待分娩镇痛;也有必要将分娩镇痛纳入医保,减轻“准妈妈们”的经济压力,为减轻产妇的分娩疼痛进行制度兜底。
实际上,去年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也印发相关意见,明确提出,指导地方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按程序纳入医保(含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目前,浙江、江西、上海、贵州等多地已经先后将无痛分娩纳入医保,这一试点有必要进一步推广。另外,还要重视麻醉人才的培养,要通过提高麻醉人才待遇等方式留住麻醉人才。
无痛分娩的普及率低是广大产妇的“痛点”,也是民生痛点,让更多产妇能够接受无痛分娩,减轻她们的痛苦,这就是在消除民生“痛点”。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