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岗位精技能,产业报国守初心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立足岗位精技能,产业报国守初心

发布时间:2024-12-06 09:44:34

蒋帅(左一)给新员工讲解佩戴正压式呼吸器的要点

蒋帅在巡检

蒋帅在维修电子压力表

蒋帅在保养储油罐的安全阀

蒋帅在草舍联合站

蒋帅 老站新“帅”的坚守与创新

在华东石油局草舍联合站,站长蒋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11月6日,蒋帅为新入职员工演示穿戴正压式呼吸器,规范娴熟的动作令人赞叹,不到20秒就完成穿戴,黝黑脸颊上安全帽带子的印记,被他称为“工作的勋章”。

草舍联合站历史悠久,始建于1982年,历经两次大的调整扩建。近年来,该站紧跟智能化油田建设步伐,不断推动信息化站场提档升级。2020年,蒋帅来到草舍联合站,成为老站“新帅”,安全与生产一肩挑,站内站外两手抓。

2010年参加工作以来,蒋帅始终奋力奔跑,不断超越自我。他先后获得华东石油局集输工“技术能手”、采油工“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在第四届全国石油石化专业职业技能竞赛和全国油气开发专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均斩获铜牌。

工作中,蒋帅创新成果众多。针对班站常压沉降罐罐体腐蚀穿孔问题,他主持研制了钢制储罐泄漏补漏工艺,操作简单,避免危险作业,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补漏费约20万元每次;针对油井加药不均匀导致躺井问题,他研制了自动化加药连锁装置,实现现场加药全自动化,每年节约药剂及人工成本约100万元。同事们都称他为草舍联合站的“智多星”。

蒋帅,这位老站新“帅”,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草舍联合站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沈志军 童妍 摄影报道

朱美君跟踪检查热处理设备精度

持续学习是朱美君不断创新的力量源泉

朱美君与同事进行钢板板型平直度测量

朱美君与技术人员对热处理生产情况分析交流

朱美君与创新工作室成员对工艺难题进行攻关

朱美君 创新热处理工艺结硕果

2013年,朱美君从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进入南钢宽厚板厂,成为宽厚板生产线上唯一的女工艺员。她十年磨一剑,先后参与热处理炉设备调试,编写岗位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她还带领团队以练代训,以训代赛,在南京市和公司级热处理工技术比武中取得佳绩。

朱美君个人,也获得了“南钢青年创新尖兵、南京市职工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江苏省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国最具影响力钢铁青年”等一系列荣誉。

2016年,朱美君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她将提高热处理线产能作为重点攻关项目,带领团队优化提升热处理炉控制程序,成功将热处理线产能提高15.73%,每年多创效益3000余万元,工作室总结归纳的操作法,还获得江苏省十大先进操作法一项、南钢职工先进操作法三项。

2020年,宽厚板厂新增6#热处理炉项目,朱美君独自一人前往厂家跟踪设计及备件采购进度。在设计审查时,她细心地发现一项煤气管道布置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经过与专业技术人员反复研究论证,最终让厂家修改了原有设计。该项目从签订EPC合同到加热炉顺利开炉,前后历时77天,刷新了南钢同类项目工期最短纪录,首月产能达5066吨,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截至目前,朱美君完成的课题《提高超高强钢一次合格率》获得江苏省QC技术成果特等奖;课题《提高NAC板型一次合格率》获全国钢铁行业职工质量成果三等奖;课题《多坯连续淬火,提高镍系钢交付能力》获得南京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重点攻关项目。她带领的团队获得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南京市职工创新工作室等多项荣誉。

吴斌 史嘉铭 摄影报道

焊接前,祁浩在检查并清理焊枪头

祁浩记录焊接缺陷成因与解决办法

焊接不仅是对技术的检验,也是对体能和意志力的考验

祁浩和工友在探讨焊接技巧

焊花飞溅,祁浩的焊接技艺不断精进

祁浩 立志成为高技能人才的“焊匠”

初冬时节,火热的厂房中,焊花飞溅,“嘶嘶”作响。徐工重型结构一分厂的祁浩正手握焊枪在车架上专注地进行焊接作业。

2010年,祁浩刚进入徐工重型实习时,就遇到了极大挑战,每天长时间握焊枪,手臂麻木、手指僵硬伸不开,被飞溅的焊花烫坏衣服和手套,甚至烫伤、烧伤也是常见,但他不畏艰苦,跟着师傅勤奋学习技能,适应着站、仰、蹲、趴各种位置的焊接。即使在休息时,祁浩也会在脑袋中复盘焊接的细节要点,用胳膊和身体比画着,感受发力的方式和角度,熟悉每一个焊接技巧。

在练习多层多道焊时,祁浩开始时焊得并不好。后来,祁浩每焊完一道焊缝,就找师傅、工友帮忙检查并指出问题所在,祁浩将这些有好有坏的评价记在笔记本上,自己反复练习实践,比较哪种焊接方式焊出来的焊缝更好,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上记满了他遇到的焊接缺陷成因与解决办法,这样的笔记本,他有三四本,上面满是他的理解和感悟……很快,祁浩成长为了一名出色的焊接工人。

2017年,祁浩被调到对焊接技能要求更高的中大吨位起重机产线和工序,凭借着一双巧手,他可以像缝衣服一样,把结构件焊接得浑然天成。经他手焊出的焊缝,犹如鱼鳞般匀称密实,他也成为领导和工友眼中靠谱的技术标杆。

如今,而立之年的祁浩,已是有着14年工作经验的“老师傅”了,带过了三四批徒弟,平时内向腼腆的他在教授徒弟时总是侃侃而谈、耐心细致,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我也想成为一个榜样,在新员工中带好头。”祁浩说道。

作为分厂的中坚力量,祁浩怀揣一个朴素的愿望:“要成长为一名对公司、对社会有用的高技能人才,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最大价值。”祁浩的愿望,也是众多默默无闻、坚守技能报国初心的徐工产业工人的愿望。

朱梦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