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电诈案件破案率位居全省前列的背后
发布时间:2025-01-06 09:10:31
通讯员 宁公宣 宁人宣 记者 陶睿
近期,南京警方两则反诈视频火爆出圈——
2024年11月,一名女子被下载的投资软件“洗脑”,前往秦淮区某银行想要取65万元现金时,被工作人员发现端倪后报警,在秦淮警方和银行的联合劝阻下,女子65万元存款成功保住。
2024年12月,南京市公安局江北新区分局辅警孙阳因身体不适,前往医院输液治疗时,听到隔壁老人电话中接连出现“提供银行卡号、发送验证码”等电信诈骗常见关键词,他判断老人很可能正在遭遇“冒充客服”诈骗,赶紧亮出工作证,及时“唤醒”老人,避免其被骗。
在南京市人大代表、江苏彦圣律师事务所主任蔡卫民看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危害严重,急需构建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格局。令人欣慰的是,在南京警方等各部门的携手努力下,“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浓厚反诈氛围已然形成。
代表委员共谋反诈“金点子”
“在金融机构深入推进涉诈‘资金链’治理”“联合惩治涉诈APP制作开发、网络支付、引流推广等违法犯罪团伙”……2024年7月,南京市公安局在反诈支队组织开展重点督办建议专题调研活动,蔡卫民及7家协办单位负责同志通过“代表委员进警营”的方式,提出了一条条好建议、金点子。此前,南京市第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蔡卫民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力度的建议》。建议办理进程中,南京市公安局组建了由反诈支队牵头的工作专班,确保各项办理任务一体推进。
南京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常和平连续4年重点督办人大代表提出的反诈治理方面建议,每周调度电信诈骗打防工作,围绕加强“四专两合力”建设,部署全面构建“全民反诈”新格局。“为了标本兼治遏制电诈犯罪高发态势,我们将建议办理作为提升反诈工作质效的重要载体,发挥人大代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汇聚民力的优势,积极推动打防管治提档升级、协同发力。”南京市公安局反诈支队支队长介绍。
全方位守护百姓“钱袋子”
2024年5月22日下午,南京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蔡某报警称其遭遇冒充公司老板类诈骗,共计被骗100万元。市反诈中心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开展线上紧急止付,另一方面开展跨省协作、线下查冻。当晚受害人被骗的100万元被全额止付在一、二级卡上。
围绕代表关注的破案打击、技术反制问题,南京市公安局聚焦“专业对职业、团队打团伙”,持续在严打严防上攻坚发力。2024年以来,市公安局深入推进“云剑”“蓝剑”“断卡”“断流”等系列专项行动,成功发起一系列全国集群战役,电诈案件破案率位居全省前列,累计拦截潜在受害人1.83万人,避免经济损失2.5亿元。
有力斩断犯罪链条、全力追赃挽损,坚决守住人民群众“钱袋子”。南京市公安局一手抓打击,紧盯“回流”纵深打、紧盯灰产起底打、紧盯境外集中打;一手抓防范,在全市建立了覆盖700万居民的微信宣传矩阵,持续拓展资金侧、语音侧、涉诈APP预警源,推广专门劝阻室、专业劝阻队“两专”建设,全市电诈大额警情数、警情数、立案数、损失数同比实现“四个下降”。
联动共治筑牢反诈“防火墙”
反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防范电信诈骗,绝不是公安一家的事情,需要社会各部门联动共治,从全市层面整体提升反诈工作法治化、社会化水平。”蔡卫民说。
2024年4月19日,在南京市公安局和市人大监察司法委的共同推动下,市人大表决通过《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决定》。这是南京市第一部专门、系统、完备规范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决定,为健全电诈打防新体系,压紧压实各方职责任务,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工作格局提供了规范和保障。
以厉行法治推动联动共治的同时,南京公安强化合同作战,与人行、通管部门积极会商,完善涉诈电话、短信、网址、APP封堵及涉诈账户管控工作通过系统治理破解打防难题。今年以来,南京公安在部分商业银行通过交易监测模型,主动排查发现并拦截涉诈交易64笔,避免损失14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