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护好人民群众“钱袋子”
发布时间:2025-01-24 10:49:34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事关千家万户,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金融创新与技术应用深度融合,支付结算、储蓄贷款、保险理财、股票投资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日渐丰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不过,金融创新也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带来了新的问题:守好人民群众“钱袋子”,要注重保护财产安全,更要强调对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与公平交易等权益的保障。要正确认识金融工作的重要性,以机制创新回应金融消费者反映的痛点与难点,确保金融持续稳健运行。
近年来,我国持续努力推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通过制定便民利民政策、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化解整治突出矛盾,有效增强了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安全感、获得感与满意度。例如,在立法方面,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先后出台《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关于金融消费者反映事项办理工作安排的公告》等规范性文件,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逐步完善。客观上看,我国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然存在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融消费信心的提升。如金融消费者的身份证件信息、个人征信报告、银行交易记录等数据泄露问题频发、“代理维权”黑灰产业抬头迹象明显、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适当性操作标准有待完善等。因此,要多措并举,切实提高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
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应当遵循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追溯的全过程管理理念,回应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以机制的优化完善充分保障金融秩序的稳定运行。应规范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信息披露行为,畅通网点阵地、媒体平台、客服热线等披露渠道,确保关键信息的披露贯穿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要加快完善适当性管理体系,对销售产品实施分类分级的动态管理,提高规章制度、服务流程、监督检查的可操作性,将合适的产品以恰当的方式推介给适合的金融消费者。
营造包容、公平、稳定的金融生态环境,还需多方主体同向发力,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有效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互动。各金融机构应当积极推进“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商圈”集中教育宣传活动,结合金融消费者的需求特征,迎合老年人、大学生等群体的消费习惯,优化宣传教育方式,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新闻媒体等多种信息媒介,扩大宣传教育影响力、覆盖面。
据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