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十佳列车长“最后一个春运”遇上00后乘务员“第一个春运”——
两代铁路人的坚守接力
发布时间:2025-02-07 08:57:25
本报记者 殷泓玥 见习记者 杨寅哲
“这是我最后一个春运了,但服务旅客的初心永远不变。”南京开往盐城的T7776次列车上,即将退休的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客运段沪平车队列车长帅静一如既往地忙碌着。30年春运经历,16年列车长生涯,她见证了春运从“人满为患”到“温馨有序”的蜕变,也守护了千万人的归途。
“背包带子扎紧,茶杯别放边角!”一节节车厢里,她正带着徒弟、00后列车员谢晓颖快步穿梭着,目光扫过每一排行李架、每一扇车门车窗、每一处应急设备,时而提醒乘客注意安全,时而回答旅客提问,嗓音清亮,动作干脆利落。“春运客流是平时的三倍,安全弦一刻不能松。”春运期间,帅静每个工作日都这样忙碌超过12小时。这是她30年铁路生涯的最后一个春运,也是徒弟谢晓颖的第一个春运。
飞驰的岁月与初心
“1995年的绿皮车,挤得连落脚的地儿都没有。”帅静回忆起刚入职时的春运场景。窗景变换,手机购票取代了通宵排队,和谐号、复兴号飞驰而过。但无论车型如何迭代,她始终守着最朴素的准则——“安全是根,服务是魂”。踏实、细致的出色表现,也让帅静获得荣誉无数:南京客运段十佳列车长、十佳服务明星、十佳安全标兵、先进生产者,上海局优秀劳务工、一百佳工班长、上海局优秀共产党员……还作为上海局党代表参加了上海局集团公司的党代会。
2009年,帅静成为列车长后,提炼出“四多”服务法:提示多一点,主动提醒重点关注旅客到站;困难多帮一把,解决乘客旅途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观察多一眼,提醒旅客带齐随身物品;下车后再多看一眼,检查旅客遗失物品。16年来,她捡到旅客遗失现金累计超过10万元,单笔最高3万元。“那是一个大学生把压岁红包全落在车上了,当时急得直哭。”她说,“行李架上少一件遗失物,旅客心里就多一分踏实。”
车内的温暖与柔情
“列车长,这次又看见你了!”16年来,帅静与许多旅客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这条线上的旅客都很好,我收获了很多朋友。”去年春节,一位重度瘫痪的年轻男孩坐在轮椅上,被父母推着上了车,她立刻上前帮忙。男孩在广州上大学时不慎从楼上摔下,奇迹般地苏醒后,仍然重度瘫痪。一路上,帅静不断鼓励男孩和他的父母:“有你们这样的父母,孩子又这么优秀,肯定还会有奇迹。”列车到站,男孩竟然用含糊不清的声音说出“谢谢”两个字,并在站台上向她挥手。“我当时很感动,忍不住流泪了,希望孩子将来能康复。”
这样温暖的故事在帅静的春运记忆中数不胜数:帮农民工补过期的车票,为低血糖旅客送糖,甚至用乘务员座位安置无座老人。她还曾经见证一位常年由母亲带着去江都站理疗的脑瘫男孩,从最初的不能笑、不能动,到后来能够与他们微笑互动。“旅客说声‘谢谢’,比什么奖状都珍贵。”柔情也浸润着整个车班。春运期间,班组的老员工们默契十足:工作中互相补位,生活中互相关心。春运发车前,车班还集体录制拜年视频:“愿旅客平安团圆,愿温暖一路相随!”
暖途的坚守与传承
“帽子戴正,精气神才能足!”上车前,帅静为徒弟谢晓颖整理制帽。00后的谢晓颖是班组唯一的年轻人,首次春运便面临大考。“师傅教我检查车门要‘一压二拉三推’,帮扶老人得半蹲着说话。”她眼里闪着光,“其实挺紧张的,但充满期待,旅客对我们的工作很支持,还有师傅带着我。”帅静也将30年经验倾囊相授:如何从旅客眼神中捕捉需求,如何在嘈杂中保持耐心,甚至如何用微笑化解矛盾。“服务不是流程,是心贴着心。”
交班时,谢晓颖将车厢备品码放得整整齐齐,旅客夸赞她“这姑娘勤快得像小旋风”。帅静远远望着,嘴角漾起笑意:“00后来了,铁路更有活力了!未来交给他们,我放心。”
三十载岁月变成了皱纹,00后新职乘务员踏上了春运新征程。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隆隆作响,如同一声声承诺:变的是飞驰的速度,不变的是滚烫的初心。这份属于“铁路人”的坚守与传承,正随车轮奔向远方,让这条回家的路始终温暖如初。
扫一扫,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