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董梦雅:躬耕绿野 守望丰收
发布时间:2025-03-06 09:58:18

通讯员 韩先春 记者 陶睿
保障粮食安全,实现丰产丰收。
董梦雅是苏垦农发黄海分公司农业中心副主任,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进入公司的九年多时间里,她就像一粒种子,在黄海的广阔绿野里生根发芽,在自己热爱的专业上躬耕不辍、勇毅笃行。
“我们必须确保农场16万亩在田大小麦于雨前把肥料撒下去、撒到位,促进大小麦返青,巩固分蘖成足穗,这样有利于穗分化成大穗,让丰产丰收基础更牢固。”董梦雅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新技术新药剂推广等植保相关工作,直接与土地庄稼打交道。一年到头,她日日行走田间地头,即使是春节期间,也是奔波在田管第一线,对黄海14个生产区72个大队的大小麦生育进程做好全面调查,督促生产区进行大小麦化控。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风天一身土,是董梦雅的日常工作写照。每年四五月份是小麦赤霉病、锈病防治关键时期,她克服植保站人手不足、任务重等困难,带领植保人员早上五点钟出发赶赴田里,进行大田定点调查、面上普查和指导防控,并率先使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甜菜夜蛾等重大虫害性信息素测报结合人工测报的方式,增加测报准确性,全年重大病虫害测报准确率达95%。即便是怀孕期间,董梦雅还是像往常一样,带着植保人员到田里检查作物病虫害情况,直到生产前两天仍旧在田里开展植保试验和病虫害调查。
“我的工作任务就是要让农业科技的根深扎在黄海这片土地上。”2022年,苏垦农发黄海分公司首次承担3万多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常年进行稻麦轮作,面对新的种植模式,董梦雅主动要求负责植保和试验工作。她模拟大豆玉米“4+4”模式进行种植,开展封闭、化除、化控、杀虫等药剂的试验,筛选出一批防效高、成本低的配方。为进一步验证配方准确性,她多次开展大田试验示范,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植保基础。
七八月份是草地贪夜蛾、玉米螟防治的关键期。一大早,董梦雅就带着植保人员,一头扎进密不透风的玉米地进行测报和普查,衣服很快就被露水打湿。到了中午,34度的高温下,汗水再次将衣服浸湿。第一年种植大豆玉米的过程中,甜菜夜蛾的大爆发危害着大豆玉米的健康生长。董梦雅见此,带头开展各项试验示范,筛选出有效防除甜菜夜蛾的杀虫剂。因成绩突出,她被集团公司评为江苏农垦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三夏”工作优秀个人。
为解决药剂推广难题,董梦雅在承担苏垦农发和农科院科技项目外,还带领技术人员开展植保新技术新药剂试验示范。面对小麦地阔叶草防除药剂苯磺隆的抗性问题,她通过多种途径收集除草剂,反复开展大小麦茎叶处理试验,脸晒黑了、腿走肿了、嘴上起了泡,终于取得了成功。发现水稻地杂草抗性严重、威胁水稻产量,董梦雅顶着38度的高温,与植保员一起在稻田开展化除试验,筛选出针对不同草相理想的化除药剂。
“保障粮食安全,实现丰产丰收,是我们农技人员应有的职责和神圣使命。”董梦雅说,自己将在农业道路上阔步前行,争做绿野中最美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