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子采油班的“光辉岁月”
发布时间:2025-03-13 10:27:24
苏小萱 王槐艾
江苏油田真武油区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娇小的身影穿梭在油井之间,那一身“石油红”显得格外醒目。她们技术精湛、勇于担当,是100多口油水井的贴身“护士”,用智慧和汗水守护着油井安全的脉搏。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进她们的世界,一探她们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不平凡的故事。
坚韧不动摇 扎根在一线
真武采油班站位于扬州市江都区真武镇,前身是真十班组,诞生于1975年4月23日。在50年的风雨历程中,这里的真20井是江苏油田的千吨井、真12井是累计产油最高的井,真6井是江苏油田第一口井,诞生了油田第一个女子采油班、油田第一个女子民兵班、油田第一个女劳模、油田第一任女队长、油田第一个女技师等无数个油田第一,铸就了这个女子班组的光辉岁月。当时的她们虽初出茅庐但已“声名在外”,聚焦了石油汉子们的目光。
女子班组的油井分布散,管理难度大、技能水平要求高,要想做好日常生产必须苦练技能。为此,“石油姑娘”们刻苦训练、提升技能,熟练掌握各项生产操作,技术水平甚至在男职工中也是出类拔萃。爬游梁保养抽油机、换盘根、换皮带、平井场……这一切看来似乎只有男职工能够完成的工作,她们一一拿下。她们常打趣道:“女人当男人使,没有我们干不了的活。”
巾帼有风采 铿锵显芳华
翻开女子采油队的事迹簿,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感召力,不仅带给这支队伍与生俱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更激励着他们用攻坚啃硬的斗志做好每项工作。1990—1991年江苏油田开展强“三基”工作,在原试采一厂采油一队进行试点,当时由时任副局长孟宪铎带队吃住在队上,在采油一队做标准化示范井场,就在当时写下了“足下永是起跑线”的口号。
自此以后,“足下永是起跑线”成为了队伍口号,开拓出一条巾帼建功之路,她们在工作中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由“打破专业壁垒,成为油井管理好手”的吴巧云劳模带领全员共商共议、优化工具构造,发明了“巧云调节器”,使女职工也能轻松移动几百斤重的电机,让更换皮带这种挑战力量的工作成为采油女工的拿手强项,最终独自完成抽油机皮带更换任务,被局工会命名为“优秀操作法”。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女子班组全体员工的辛勤耕耘下,班组多次获得了“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能源化工系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及局“工人先锋号”“双文明标杆班组”“党员责任示范区”等荣誉。据统计,女子班组成立至今,先后培养出8位局、厂劳模,以及15位采油大师及采油高级技师。
站在新起点 逐梦踏征程
真6井是女子采油班管理的第一口功勋井,来到该井附近,只见井场规范、井口干净清洁、标识清晰醒目,管理高标准的背后是班组员工平日里的精心呵护,更是全员严细实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我们看来,维护好这口井就是守护好女子班当年的光辉历史。”这口井的负责人付洋说。2007年,她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成为真10女子采油班的班长。迄今为止,她在真10班组已经有28年,28年最美的光阴,都在与真10相伴。
近些年,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女子班组再次走到了发展转型的重要关口,集基础设施升级、数据自动采集、井站可视巡查、参数智能调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最强大脑”,大大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女子班组的成长发展顺应了时代的召唤,数字化油田的建设,让她们因势利导,重新定位,传承好女子班组精神,努力打造一支能战斗、敢担当、能出彩、可信赖的女工队伍。续写好女子班组发展转型的精彩篇章。
“班组人员在变,但坚韧不拔、勇于突破、团结奋进的本色永不变;班组年龄结构在变,但扎根一线、干事创业的初心永不变。我觉得我们班组干劲儿不减反增,因为家庭的需要让我们更懂得责任的意义、担当的价值,也更感恩企业的给予和忠诚的内涵。”付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