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艳东:将液压元件从“跟随”做到“领先”
发布时间:2025-04-30 08:50:42
本报记者 谢丹娜
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的铸造车间里,制造总监马艳东正在埋头钻研,攻坚高性能球墨铸铁件。他研发的高强度高塑性球墨铸铁件,性能达到QT600-10,远远高于国家标准的QT600-3。今年以来,他还承担了两项攻关课题,“目前已经攻克高铁机车灰铸铁刹车盘和高性能球墨铸铁制动系统。”
2012年,毕业于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马艳东入职恒立液压。十年如一日,他一头扎进“机械工业制造领域芯片”液压元件细分领域,在打破高端液压元件被国外垄断的过程中积极贡献己力,助力恒立液压国产液压元件实现“从低端到高端、从跟随到领先”的历史性跨越。
作为工信部第一批“工业强基工程”单位,恒立液压于2012年启动筹建铸造项目,致力于开发高精密液压铸件,这让恒立液压成为国内第一家重点研究高端液压铸件的企业。马艳东赶上了企业快速发展的好时机。
彼时,高端液压铸造技术一直被日本和德国垄断,中国的铸造技术还较为落后。“我们既要正视差距,也要竭尽全力缩小差距,追赶的办法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马艳东多次赴日本、德国铸造厂深造学习,开启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追赶和创新研发。
马艳东说,液压铸件中最难、最有代表性的是液压控制多路阀。它就像人的大脑一样控制着设备动作,但是其流道复杂性带来了极大的浇注难度;在浇注成型后,又需要精准清理残砂,稍有闪失就可能使整套系统崩溃。针对这些技术难点,马艳东积极攻关,先后梳理了320多个液压控制多路阀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参数,编写了1400多份各类现场作业指导书。
经过自主研发,他带领的团队在多路阀铸件制造生产过程中成功掌握熔炼工艺、砂芯生产、铸件变形量控制等核心技术,生产的产品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同类产品,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仅熔炼工艺改进一项,每年就为企业节约成本240万元,工艺性能稳定性从85%提升至90%。
2019年,他参与完成“中大型挖掘机液压系统核心多路阀阀体铸件”项目,获得常州市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破解了中国液压行业挖掘机用柱塞泵和多路阀铸件技术“卡脖子”问题,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该领域零的突破;2020年,他参与公司ECO10降本项目,帮助企业降本500多万元。
马艳东积极参与世界科技前沿技术的研发,创新之路越走越宽。举世瞩目的“中国天眼”FAST,其关键元件——高精密液压促动器,便是由马艳东带领团队完成研发生产的。在海工海事油缸铸件上,他成功突破长行程大缸径海工油缸端盖导向套的设计与制造技术,产品应用于上海打捞局5600吨风电安装船的升降系统,打破了国内记录;在新能源油缸铸件上,为“一带一路”中阿合作项目——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迪拜光热超级工程,提供了全套12780支液压缸的铸件……
13年来,马艳东凭借“不怕吃苦”的精神,全力以赴、用心用脑做好每一件事,完成了从高职学生到全日制博士、从一线工人到公司高管、从拜师“洋师傅”到获评“中国铸造大工匠”的蜕变,近日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此时此刻,他思考的,依然是继续向“新”而行、向“实”发力,“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我们唯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赶上新时代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