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发力促进低空旅游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多方发力促进低空旅游

发布时间:2025-05-15 09:13:55

近期,国家出台的“促消费”政策多次强调发展低空旅游。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有序发展低空旅游、航空运动、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商务部《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出“开发低空旅游项目”。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明确“研究制定低空飞行旅游产品有关管理规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打造多样化、差异化低空飞行旅游产品”。

低空旅游是在低空空域,依托通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器和低空飞行器所从事的旅游活动,由飞行体验、空中游览和非定期载客运输飞行等组成,是“低空经济+旅游”场景融合衍生的新兴消费业态。

作为新兴消费场景的典型代表,低空旅游能够给游客提供独特的空中视角与沉浸式体验,满足消费者对新鲜体验、高端享受和差异化旅游的追求。同时,与文化、体育、农业等产业融合还可以催生“低空+文化”“低空+研学”等业态,辐射带动相关产业链,成为推动文旅产业转型、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力量。

伴随着低空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初步完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智能调度系统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低空旅游运营成本大幅降低,安全性持续提升。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地区开通运营了低空旅游项目,产品供给日益丰富。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3月以来,“低空旅游”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460%。

据统计,2023年国内低空旅游飞行小时数增至3万小时,参与空中游览和航空运动的人数突破60万人次,人均消费达5000元,是传统旅游项目的5倍。目前,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开展低空旅游项目,“City Fly”(城市翱翔)成为继“City Walk”(城市漫步)之后,又一旅游打卡的新热词。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低空旅游市场规模有望达2000亿元,发展前景广阔。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低空旅游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面临着多重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全国通用机场仅400余个且多集中于东部发达地区,制约着低空旅游服务的可达性和安全性。二是低空空域开放程度有限,飞行审批涉及多部门,流程较为复杂,协同机制尚未建立,空域划设与动态调整机制尚不完善。三是低空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空中观光游览型领域,产品创新不足;产品和服务信息不透明,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游客体验欠佳。四是面临安全与成本的双重压力,飞行事故高风险和高昂的运营成本并存。五是市场认知缺失。大众低空旅游消费观念仍处在初期阶段,低空旅游市场认可度不高。六是专业人才短缺。低空旅游涉及飞行、机务、运营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人才培养、储备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低空旅游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实现由“小众体验”向更广人群的跃升,需要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合力,共同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做好保驾护航工作。

据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