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艳娇:唱好工业长歌的两个声部
发布时间:2025-05-15 09:14:41
本报通讯员 于博 王琰
“各位领导,欢迎来到徐工重型!”
在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装配一分厂轰鸣的机械声中,一个清亮的女声穿透钢铁丛林。身着蓝色工装的陈艳娇手持话筒,发梢还沾着车间里特有的金属粉尘,眼神却比头顶的LED射灯更明亮。
五年来,3546次这样的开场白,让这个瘦小的徐州00后姑娘,在钢铁世界里走出了一条别样的职业轨迹。
初入安全岗:铁骨与柔肠的碰撞
2020年的春天,当陈艳娇第一次以安全员身份踏入装配一分厂时,油污斑驳的工装丛林中,惊讶的目光比吊臂的探照灯更让她感到灼热。
在起重机装调这个男性占比大多数的领域,安全管控要面对结构件复杂、精度要求高等特殊挑战。有人私下议论:“女同志搞安全?怕是连螺栓扭矩都分不清。”
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孩却有着自己的倔强。她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平衡阀检测标准”“液压系统压力参数”等专业术语,工装口袋里永远揣着《安全规程》。
三个月时间,她硬是摸清了车间上百个风险点,将“安全风险TOP5”清单贴在每个工位最醒目的位置。
创新破局:“码上”的智慧蝶变
“安全无小事,事事要经心。”这句常挂嘴边的话,被陈艳娇化作行动密码。她积极发挥公司“码上有安全”的作用,督促同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举报,组织开展入场培训学习、现场重大风险案例学习等。
她首创的“四个一线”工作法正在落地生根:目光紧盯在生产一线、措施落实到生产一线、职能服务推进到生产一线、安全文化扎根在生产一线。
当看到老员工李师傅主动示范安全帽正确佩戴方法时,陈艳娇知道,“要我安全”的被动,正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
跨界绽放:钢铁丛林里的金话筒
当安全台账与讲解稿在案头相遇,陈艳娇展现出令人惊艳的另一面。
穿上讲解服,拿着话筒,自信地站在展板旁边,从企业发展历程到生产线技术创新,陈艳娇如数家珍的讲解,让重型机械冰冷的钢铁,有了打动人的温度。
这份从容源自每个深夜的积淀。她的脑子里存着好几个讲解版本,针对学生、客户、政府人员等不同群体,她能从容地调整讲述角度。
由于讲解能力强,她参与录制《为了人民》徐州市树立正确政绩观情景课,倾情讲述王杰的“三不伸手”精神,引导全市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筑牢思想防线、严守纪法红线。
在“徐工金”涂装的起重机映衬下,陈艳娇徐州市十佳金牌教员、徐州市金牌“志愿”讲解员等荣誉熠熠生辉。
站在车间纵横交错的流水线旁,陈艳娇时而低头记录设备参数,时而昂首讲解机械原理。她的左手是翻旧的《安全隐患排查手册》,右手是握出温度的讲解话筒,两种身份在钢铁丛林里交织成独特的韵律。
从隐患排查到文化传播,陈艳娇始终相信:守护安全与讲述故事,本就是同一曲工业长歌的两个声部——一个用严谨织就防护网,一个用热爱点亮信仰灯。
而她,正站在光与热的交汇处,让安全之重与匠心之美,在千吨钢铁上开出温柔却坚韧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