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红军:在熊熊炉火中百炼成钢
发布时间:2025-05-21 15:21:55
本报记者 谢丹娜 通讯员 张帅
“我没事就喜欢盯着看,然后不停琢磨,现场的生产技术和成本控制还有没有创新的空间。”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板材事业部第一炼钢厂的炼钢车间内,火红的钢水在转炉中翻涌。主控室里,刚刚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车间副主任张红军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兑铁、冶炼、出钢……入行24年,转炉炼钢的过程他再熟悉不过,却怎么也看不厌。
经过刻苦学习和积极钻研,1980年出生的张红军从一名普通岗位工人成长为江苏省最年轻的首席技师,开创了国家重点工程用钢转炉冶炼多项先例,让“蓝鲸一号”“华龙一号”“天鲲号”等崛起的“大国重器”背后都有南钢力量。
独创工艺
攻克“钢铁界钻石”技术难题
2001年,张红军一毕业就来到南钢。彼时炼钢全凭经验,需用看火镜盯着看钢水温度、颜色,判读是否能达到出钢标准。转炉就成了张红军最亲密的朋友,也一路见证着他的成长。“我始终觉得炼钢过程很神奇,老师傅冶炼时我就在一旁盯着看炉内跳跃的火焰”,炼钢温度一般在1600℃以上,盯着看再结合每炉钢最终合格情况,看多了感觉慢慢就有了。他不放过每一处细节,白天顶着高温到炉前观察,夜晚继续充实理论知识,凭借对钢铁事业的热爱和不懈的努力,逐渐成长为一名知识型炼钢技能人才。
在钢铁行业中,9镍钢被誉为“钢铁界钻石”,其独特的性能使得它在全球能源输送存储用钢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这种珍贵的材料曾长期让中国钢铁业面临“卡脖子”的困境,一度完全依赖进口。南钢聚力攻关研发9镍钢,张红军和他的团队聚焦钢水的冶炼这一关键环节,在全国独创了超低磷钢单渣法生产工艺。
“难的不是提出这个方法,难的是这个方法如何实现。”张红军回忆,要达到的条件十分苛刻,当时反复试验、炼制,费了很多心血,历经一年零三个月,终于攻克9镍钢冶炼周期长、生产组织难度大、脱磷率低的“卡脖子”难题。
这一创新不仅终结了9镍钢的进口依赖,更使南钢在这一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如今,南钢已拥有自主生产9镍钢专利技术,并成功研发出3.5镍钢、5镍钢、7镍钢、高锰钢等系列品种,成为我国镍系钢市场中一股不可替代的力量。
“我们要把钢炼成、炼好,这是我们炼钢人的责任和使命。”张红军说,南钢的企业愿景是“创建国际一流受尊重的企业智慧生命体”,要在产品品种、品质、品牌上提档升级,首先就要炼出优质高档次的钢水,“有了一流的装备,还需要一流的工艺技术和稳定的操作,以及不断创新的人才团队,才能获得一个个大国重器的青睐。”
极致修炼
勇当全国能效“领跑者”
在平凡的岗位上,张红军坚持极致的追求,专注炼钢领域的工艺技术创新。自投入炼钢事业的第一天起,他就立志要超越“会炼钢”的界限,向技术的高峰发起挑战。
在钢铁行业的激烈竞争中,低成本、低排放和高质量成为企业持续追求的目标。张红军带领炼钢团队,以精细化管理为指引,紧盯各类消耗指标,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总结出“留渣操作、生料替代、少渣冶炼”等多个先进转炉冶炼操作法,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煤气回收是衡量钢铁企业负能炼钢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张红军大胆开展工艺技术创新,不断学习、摸索,创新出了一套转炉煤气回收的标准操作法。他将煤气回收列为车间精细化管理的重点课题,带领攻关小组选点试验,通过不断优化操作要点,提炼出转炉煤气回收“氧同步”先进操作法,以点带面,在全车间推广固化,使南钢的转炉煤气回收值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勇夺全国“冠军炉”。
张红军和他的团队运用冶金动力学和热力学原理,精确控制冶炼过程,充分发挥转炉的动力学原理作用,实现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凭借独门技艺,南钢将精品板材推向了新的高度。他还牵头组织团队对影响冶炼周期的制约因素进行逐项攻关,最终实现了极致效率冶炼高端品种。
近年来,张红军和团队陆续申报了“转炉炉衬维护生铁块渣补操作法”“超低磷钢转炉单渣冶炼方法”“一种转炉冶炼高温低磷抗酸管线的方法”等专利,为钢铁行业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做出了贡献。
匠心传承
培育更多数字炼钢人才
“工作没有终点,只有始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张红军始终坚信,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现在,张红军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传承炼钢技艺,带出更多技术出众的徒弟。
2022年江苏省首批特级技师名单出炉,张红军名列其中。2024年,他又成为江苏省首席技师。在车间活动室,“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全国机冶石化行业工匠”“江苏工匠”“张红军技师创新工作室”……满墙的荣誉十分壮观。荣誉面前,张红军思考的是“技术创新不能停步”。
“张红军工匠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已累计开展课题项目26项,并带领团队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冠军炉”“创先炉”等称号,主持和参与公司多项科技创新成果、难题攻关、先进操作法、合理化建议、QC质量改进等,创效显著。张红军先后培养12名转炉炼钢工炉长,2018年炉长王旭取得全国转炉模拟炼钢工大赛第二名;2020年炉长李依法在江苏省梅钢杯转炉炉长技术比武中获得亚军,2022年李择福获南京市炼钢工技术比武冠军。
转炉炼钢的过程是知识与技术的交融,是智慧与力量的结合。张红军说,他很庆幸自己扎根一线的选择,获评全国劳动模范,是荣誉更是动力。在今后工作中,他还会一如既往地扎根生产一线,锤炼过硬本领,践行好工匠精神,培育更多数字炼钢人才,为国家多炼高端钢、精品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