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民营经济扬帆远航行稳致远
发布时间:2025-05-22 09:25:35
陈宝泉
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的诞生,是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民营经济的发展,亦将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书写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做好“加法”,不断优化民企营商环境。江苏一以贯之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让民企“直达、直感、直享”一流的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家在江苏投资放心、创业专心、经营安心。去年1月,《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出台;3月,《关于进一步强化民间投资支持不断激发活力的通知》印发;9月,《关于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发布,明确提出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三箭”齐发,一套组合拳构筑起“破藩篱—疏经脉—强筋骨”的政策矩阵,让民营经济根系舒展、枝繁叶茂。2024年,江苏民营经济增加值达7.98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58.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4.1%。今年一季度,全省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利润总额攀升11%。
做好“减法”,不断简化民企办事流程。把民营企业家当自己人,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好政策需要配套好服务,而服务的温度,江苏体现在“想在前头”的智慧与“办在实处”的担当。为了让民营企业办事流程更简化,各地打碎“玻璃门”,破开“旋转门”,推倒“卷帘门”,主动推进“一站式”服务,让民企办事“最多跑一次”。2月20日,扬州召开民企座谈会,针对会上企业家们提出的建议,有关部门承诺“当天就办”;前不久,江苏香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历了一场“综合查一次”,消防、安监、环保等约好一次上门,几十项内容一并查完后,企业收到一张整改清单;在苏州,7月21日是“企业家日”,但不少民营企业家同时感慨“每天都是企业家日”。如今,方便多了,效率高了,路少跑了,这是江苏民企逐渐感知到的温度。江苏连续五年位列“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
做好“乘法”,不断强化民企创新活力。“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光荣使命。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在江苏,企业特别是民企是创新的主体。九成的高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民企;七成的省级研发机构在民企;八成的专利授权、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投入来自民企。在“打头阵”的实践中,江苏不断推动更多重大攻关任务由民企承担;加大科创平台向更多民企开放力度;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向民企转化;加强对民企创新发展的更多要素保障。
做好“除法”,不断深化民企纾困解难。有事主动上前,无事坚决不扰,这是对民企的尊重,也是对市场规律的遵循。江苏致力于为民企排忧解难,让民企放开手脚轻装上阵,搭建“多元融合、多渠道化解、多资源共享”的商事纠纷处理平台,实现涉企纠纷“端到端、点对点”的快速有效化解。各级政府从“被动接单”到“主动拆弹”,从“坐等诉求”转向“未诉先办”,为民企提供评估、调解、仲裁、诉讼一条龙服务,不断降低民企商业纠纷的解决成本。
在培育一流营商环境的语境下,有《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护航,阔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的民营企业家们,必将踏波逐浪,在“经济大省挑大梁”中“苏”写民营经济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