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推进“大思政”多元共同体建设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推进“大思政”多元共同体建设

发布时间:2025-05-22 09:32:59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一重要论述,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大中小一体化”思维推进“大思政”多元共同体建设,构建纵向衔接、横向协同的思政育人新格局。2024年,该校继续蝉联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年度综合考核“第一等次”,位居全省首轮国家“双高”专业群建设单位第一,思政作品《青春·信仰·赓续》荣获教育部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三等奖,思政教学成果获评江苏省职教学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获评共青团江苏省委全省高校“信仰公开课”的省级精品课。

加强结对联络,创建“大中小一体化”思政教育机制。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涵盖了从基础教育、初级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接续过程,更应体现为一个相互支撑、相互衔接和高度融合的有机整体。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了由苏州市吴江区、相城区、姑苏区的小学、初中、高中以及江苏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14家单位组成的“大中小一体化”共同体,致力于推动各单位的合作共建,加强优势资源共享、师资力量合作,在“大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开展为中小学生讲述太湖游击支队红色故事、赴井冈山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开设思政微课“‘粮安天下’——赋能乡村振兴”等共建活动,积极搭建培训访学、学术研讨、教学观摩和教学竞赛等立体化交流沟通平台,共同打造横向融合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合作衔接机制,统筹用好各类思政教育资源,重点推进教师发展、教学研究和资源共享的一体化发展。

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大中小一体化”思政教育进程。为着力消除大中小学段的思政课程重复叠加、相互脱节的弊端,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创建“大中小一体化”框架下教师的线上线下研学交流体系,为不同学段教师安排研学交流和培训,以优化各学段思政教育的体系性和连贯性。通过框架化的育人合力推进不同学段知识体系的连贯性交流,促使大中小学生在思政学习过程中实现融合推进,同时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和大数据分析,把与当下社会形势紧密相关的热点新闻作为教学案例,以开学典礼、重大历史事件和节庆纪念日等为联络契机,开展主题一致、内容衔接的教学教育活动,形成“大中小一体化”的思政协同育人大合唱,引导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的热烈讨论和多维度分析,帮助学生建构更为系统化、结构化的思政理论知识体系,使其能够切实理解相关思政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框架结构,从而整体推进思政理论教育如春风化雨般入脑入心,切实增强思政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强化评价导向,提升“大中小一体化”思政教育效度。共同体内的各大中小学校紧扣各学段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综合研讨贯穿各学段立德育人的评价标准,建立科学、多元的一体化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彻底将各学段的一体化措施落细、落实、落地,积极促进“大中小一体化”共同体稳健发展。重点瞄准和打通“大中小一体化”共同体的德育实践教育评价标准,主动摒弃唯分数论的评价误区,建立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育评价标准。近年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已经与苏州市革命博物馆、苏州市公民道德馆、苏州市冯梦龙廉政教育基地、新四军太湖游击支队纪念馆等20多家革命场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共建合作,签约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努力提升实践教学效度。通过建立“大中小一体化”共同体统一的线上线下评价标准,运用移动网络终端实时采集教学数据,建立“监测—反馈—改进”闭环机制,促进教师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实现融评于教、以评促教,以重点提升“大思政”多元共同体的实践教学评价效果。

通讯员 马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