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优化营商“软环境”筑巢引凤育新机
发布时间:2025-05-23 09:15:00
针对经营主体反映的惠企政策找不到、读不懂、不会办等问题,江苏省将“一企来办”平台打造成涉企服务的总入口、回应企业诉求的“总客服”,让企业“一站式”享受政策查询、政策兑现、事项办理等集成服务。 万森 摄
本报记者 万森
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江苏省政府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5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相关情况。据悉,此次实施的《行动方案》共六个方面、35项重点任务、85个行动点。尤其是针对经营主体集中反映的问题,《行动方案》中提出优化政府服务的行动举措,着力破难点、疏堵点、解痛点。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数据局、省司法厅、省住建厅、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分别就相关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助力民营经济:“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民营经济是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贡献了超过五成的GDP、六成的税收、七成的企业研发投入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八成的新增就业岗位、九成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吸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表示,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和群众最有发言权。“我们以经营主体感受为出发点,通过民营企业座谈会、外资企业圆桌会议、12345热线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据介绍,《行动方案》的总体考虑,主要围绕“注重对标找差、注重延续衔接、注重企业感受、注重监督问效”四个方面。具体到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林康表示,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落实《行动方案》具体要求,持续放大营商环境新优势,努力为民营企业营造平等对待、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推动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常态化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在实体渠道方面,建立省发展改革委与民营企业月度沟通交流机制,每月聚焦一个主题,开展座谈交流,回应民企诉求。本月将召开新能源领域民企座谈会。在网上渠道方面,加强“一企来办”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政策精准落实,畅通企业诉求反映通道,推动企业高频服务事项线上一站式办理。
坚决破除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壁垒。贯彻落实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持续推进违反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行为问题线索的收集和核查整改工作。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核电、风电、储能等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投资开发。加大向民间资本推介优质项目的力度,每年将200个项目纳入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名单,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记者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作为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以立法的方式将行之有效的涉民企政策体系上升为专门的法律,将于今年5月20日起施行。
我省正在配套制定《江苏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既在根本方向上与国家法律保持高度一致,又明晰我省细化落实路径;既在地方权限范围内,加强政策集成支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又强化民营经济组织法定权益、约定权益的保障;既以公平原则为主线贯穿全文,又以回应民营企业主要诉求为导向细化条款。江苏将加快推进立法进程,构建立体化民营企业促进和保障体系,激发民营经济内生动力和创造活力,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服务外资企业:“梳理共性问题,靶向施策”
今年4月30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2025年稳外资若干措施》,围绕深化重点领域开放、提高投资促进水平、提升开放平台效能、加大服务保障力度等4个方面,提出22项具体举措。
对于在苏外资企业,商务部门是如何做好服务的?省商务厅副厅长孙津表示,省商务厅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结合江苏实际,针对江苏外资企业诉求,加强政策研究和储备,适时推出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政策,为外资企业在江苏发展创造优良政策环境。
截至目前,江苏有96个项目被列入商务部国家重点外资项目,其中13个被列入外资标志性项目,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孙津介绍,省商务厅发挥重点外资项目专班作用,动态梳理省级重点在谈在建外资项目,实施清单化管理、全流程跟踪。同时,强化项目储备,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外资项目列入国家重点外资项目清单。
在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方面,江苏已建立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今年先后举办美资、法资企业圆桌会,省政府领导出席会议,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省商务厅会同省有关部门,面向欧盟商会南京分会及其会员企业,开展政企面对面沟通,及时回答企业提出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深化这项制度安排,常态化收集企业意见,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经营中的个性化问题。同时,持续梳理外资企业和外籍人员反映的共性问题,靶向施策,努力打造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法治护航:成为营商环境建设“核心竞争力”
优化营商环境,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法治土壤。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就是先进生产力,也是核心竞争力。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江苏,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郭兵表示,近年来,省司法厅以“让法治成为江苏营商环境建设的最好品牌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增强涉企法律服务便利性,打造“一站式”实体平台,建立省市县乡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推动省级以上园区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全进驻,就近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设立热线网络平台,安排专业值班律师接听12348热线,在法律服务网设置法律咨询板块,提供7×24小时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建立专业服务平台,推动设立江苏(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在常州设立江苏新能源争议仲裁中心,方便企业寻求专业法律服务。
在提升法治惠企工作质效方面,聚焦全省“1650”产业体系建设,联合开展“全省优化企业法治建设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创新“产业链+法律服务”模式,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对接优势产业链和链上重点企业,开展“一起益企”专项活动。聚焦“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深入推进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先导区建设,着力打造南京、苏州两个涉外法律服务集聚区,建成2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育基地。聚焦民营企业所急所需所盼,连续6年公布法律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联合出台法治民企建设五年行动方案。
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同样重视。引导企业依法经营,深入打造“法润江苏,法企同行”品牌,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活动,编发《企业全流程法律风险图谱案例》。助力法律风险防范,推动省内1751家商会与1370家律师事务所开展结对服务,连续四年组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面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展公益性“法治体检”服务活动。强化矛盾纠纷化解,推动《江苏省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条例》立法进程,连续3年开展优化“非诉服务”专项行动,大力发展金融、知识产权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开通涉企行政复议“绿色通道”,为企业争议解决提供一揽子非诉服务。
发布会上,除上述部门外,省数据局、省住建厅、省市场监管局也从不同角度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各自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