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需求快速增长,老年大学准备好了吗?
发布时间:2025-07-11 10:40:24
办学经费掣肘
老年大学办学发展差距较大,办学经费掣肘。
国家老年大学在教育教学、技能培训、社会服务等水平上首屈一指,却很难代表全国整体水平。
刊发在2022年10月《成人教育》的《我国老年大学空间分布的省际差异与相关性分析》一文显示,江苏、山东、四川、上海均有超过300所老年大学,除四川外其余省市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在平均数以下的省份共计19个,西藏、宁夏、海南、青海的老年大学数量不足20所。
“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老年群体的分布都有所不同,这是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王敏表示,西部地区老年人的需求和权益也不容忽视。可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和社会组织参与等方式加快西部地区老年大学的建设,还要充分发挥老年远程教育的优势,将东部地区老年教育的数字化优质资源输送到西部地区。
但数字化手段,难以解决所有问题。“在大部分地区,老年大学办学经费面临掣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朱耀垠,长年研究老年教育。他总结,老年大学办学经费呈现“三多三少”特征:经济发达地区经费投入相对多,欠发达地区投入相对少;中心城市投入相对多,偏远地区投入相对少;县以上老年教育机构经费投入相对多,县以下基层老年教育机构经费投入相对少。
朱耀垠分析:“目前,老年大学没有专项财政经费,绝大部分老年教育机构没有稳定的财政资金渠道,有老年教育专项经费的,大多在终身教育、社区教育、干部教育经费中统筹解决。老年大学的学费标准偏低,国家发改委的收费目录里没有老年教育的科目,每人、每门课的收费标准普遍在100—200元之间,热门课程大多只有300元。另外,存在社会捐赠渠道不畅等问题。”
师资力量有限
各类老年大学中的师资以兼职为主,志愿服务和全职教师只占少部分,师资是老年大学绕不开的话题。
3月,国家老年大学挂牌成立时,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普通高校、职业院校要为老年教育提供服务。
“老年教育是比较灵活的教育类型。如果使用全职老师面临困难,就应该发展社会资源,尤其是吸引志愿者资源参与其中,动员低龄、健康、有知识文化的专业人士,补充到老年教师队伍里面。”吴玉韶坦言。
“应拓宽师资来源渠道,鼓励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到老年大学任教或从事志愿服务。”朱耀垠建议,尤其是允许并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的在职教师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老年大学兼职、任教;允许高校艺体医学类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到老年大学实习、任教,并取得合理报酬。
对于全面提升老年教师师资水平,朱耀垠建议,探索建立老年教育师资认证、准入制度,普及岗前培训,加强对老年大学教师进行老年教育学、老年心理学、老年教育教材教法等培训。同时,还要丰富师资共享交流平台,建设立体化的老年教育资源库,将老年教育师资库纳入其中。
据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