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阜宁:以“工会之微”书写“服务之大”
发布时间:2025-07-14 09:51:19
图为阜宁县总工会在“饿了么”阜宁站点为29名“蓝骑士”过集体生日。 霍长日 摄
记者 李垚 李勇 吕芳岭 通讯员 孟晓俊 周永祥
近日,在阜宁县“饿了么”站点,29名外卖骑手围聚一堂,欢声笑语中洋溢着温暖。站点负责人感慨:“我们只是在县总领导来调研时顺口提了一句,没想到真的为我们举办了集体生日会。”
这样的暖心事,在阜宁已是常态。
午休时分的“20分钟微课堂”为产业工人充电赋能,指尖上的“码上办”平台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敞开大门,车间的“微协商”机制为特殊工种职工排忧解难……阜宁县总工会以“娘家人”的担当,用一系列精准的“微创新”,撬动了服务职工的“大格局”,探索出富有成效的工会工作新路径。最新数据显示,该县工会会员满意度高达98.7%,集体协商覆盖率突破95%,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保持在92%以上。
“三微”服务:小举措撬动大民生
阜宁县总工会的“三微”模式成为服务职工的创新品牌。其中,“微课堂”将传统学习化整为零,每次学习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在授课过程中,工会运用个案讲解和一事一议等技巧,通过通俗化的表达、故事化的描述,使宣讲入耳、入脑、入心。
“微课堂每次围绕一个专题,让职工从听众变为讲师。”阜宁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轮流安排职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超前备课,让他们从备课中汲取营养,在讲课时再向别人传输,实现由“少数人”向“大众化”的转变。
“微协商”则解决了集体协商覆盖不全的难题。针对不能一次性覆盖、工种相对特殊、从业人员较少的岗位和群体,阜宁工会采取群体式、专题式、个体式、小范围、多层次的协商形式,确保所有岗位无盲区,所有员工全覆盖。
协商中采取灵活的“三不”方式:协商地点不限、人数不限、时间不限。车间、工地都可以成为协商地点;群体、个体都能协商;白天、晚上均可安排。
此外,应答“微需求”成为工会服务的又一亮点。
阜宁县总工会立足以“微梦成真·有我工惠”为主抓手,开展“点亮心中小愿望,放飞五彩小梦想”的微梦成真100+行动,每年为100个以上困难职工子女实现自行车、微波炉、血压仪、书包文具等小心愿。
据悉,面对新就业形态群体不断扩大的新形势、新情况,阜宁县总工会坚持以灵活建会、规范建会、信息建会为主攻方向,采取纳“新”、爱“新”、暖“新”、护“新”等系列举措,落实“点”有部门带、“线”有行业牵、“面”有社区联、“网”有市场管的工作责任制,创新“线上+线下”“码上办”等模式,多路共进,向“新”而行,力争将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群体的劳动者一个不少地加入工会组织中来,着力让“满天新”聚成“一团火”。目前已有2600多名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群体的劳动者愉快进“家”。
线上线下:双轨服务零距离
阜宁县总工会创新探索“指尖+脚尖”工作模式,让工会服务全天候、零距离。自2018年创建县本级工会网站以来,县总工会持续推进新媒体与工会工作融合创新。
2021年3月,阜宁工会实现了县总工会微信服务中心、镇街微信公众服务站、企事业单位微信公众服务点全覆盖,使之成为联通上下的“云端桥梁”、职工诉求的“绿色通道”、服务会员的“掌上娘家”。
职工进入“一网情深”,动动手指就可申请入会;业务指导“微知库”科目丰富,按需索取一目了然;暖心关爱“微梦成真”平台方便快捷,符合条件的短时间内就能圆梦。
线上“哨所”的创新建立,构筑起县、镇、企及职工为一体的线上诉求表达渠道。职工遇到急难愁盼的事,只需拿出手机把所思所想发至县总平台或企业工会“职工微信群”即可。这种方式打破了时空限制,消除了职工“不敢说、不好意思说”的心理障碍。
“工会工作既要‘键对键’,更要‘面对面’。”阜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计俊介绍,县总工会自2020年起建立工会机关人员“一周进一企”挂钩服务责任制,要求工会人员每周不少于一天时间下基层。
这些工作人员主要当好“五大员”:新思想新理论宣传员、企业和职工状况调查员、建会建“家”指导员、劳动关系协调员、解难纾困服务员。
近年来,工会机关人员已走访服务企业103家,帮助74家基层工会工作实现提档升级;打造党工共建等各类工作典型20个,协助16家企业解难纾困,化解劳动关系矛盾18起。
同样,“集体协商+职代会”是阜宁县总工会蹚出的又一条民管工作新路径。它将两项工作融合推进,两个会议合并召开。其特点是依法依规做足会前准备,适时开会协商、表决。它的运作程序包括选好“两会”代表、议定“两会”方案、线上征求意见、会议表决通过等。在会议阶段,前期开展集体协商,职工代表到会旁听;《集体合同(草案)》形成后随即召开职代会,审议表决包括《集体合同(草案)》在内的相关决议。因前期工作准备充分,会议表决时则水到渠成。试点单位工会主席感言:这种形式不但节省了大量时间,又避免了业主怕劳神、工会怕操心、职工代表怕误工现象,呈现出企业民主管理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企业与职工双向奔赴的喜人局面。
长效机制:让服务可持续
为使工会组织不但建起来,更要转起来、活起来,阜宁县总工会先后实施“四个一批”扩量提质工程、“百点精品”三年培植计划、基层工会“6+N”标准化建设、“强基础增效率创‘A级工会’行动”,使规范化建设日臻完善。同时,积极推进党工组织同步组建,倡导实行党工“一肩挑”和党工干部交叉兼职等做法,目前全县规上企业已有近百名企业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委员兼任工会主席。积极探索党小组、生产班组、工会小组“三位一体”联建联动工作机制,着力将党的政治优势、企业的管理优势和工会的职能优势融为一体,合力推进党工组织由“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形成核心岗位有党员、生产经营有班组,协调工作有工会小组的生动局面。
截至目前,各基层工会已建立劳动法律监督组织215个,配备基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436人,明确他们在法治宣传教育、劳动法律监督、劳动争议预防、化解等方面的职责分工,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
建立定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制度,制定并实行每月学法年度计划。五月份开展“劳动法治宣传月”活动,加大对《工会法》《劳动法》《民法典》《江苏省集体协商条例》等工会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
落实刚性举措,组织各级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及监督员切实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定期组织对企业的劳动争议风险集中排查,对企业劳动用工行为进行及时提醒和规范。
协调建立“工会+检察院”联合法律监督机制,加强对侵害职工合法权益、劳动争议矛盾集中的企业开展劳动法律监督。同时,开展劳动争议风险排查,建立劳动争议风险预测预警和隐患排查化解机制。
“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哪怕障碍再多,难度再大也要义无反顾;对个别失信的企业老板,哪怕他借口再多,套路再深也要敢于亮剑。”阜宁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陈灿的话,道出了工会维权服务的坚定决心。
在“饿了么”阜宁公司,外卖员小张感慨道:“春节前‘娘家人’为我们过集体生日,春节期间为我们送上节日礼包,今天又来看望我们,关爱真是无微不至。”
阜宁县总工会将部分企业及员工一些特殊诉求、“微心愿”等作为“哨”音,做到“哨”响我接、“哨”停我动、“哨”后见效,“零距离”为职工办成一批急事、做好一批实事、化解一批难事。
从一场暖心的集体生日会,到遍布角落的“微课堂”,从指尖轻触的“码上办”,到步履不停的“一周进一企”……阜宁县总工会以“微”破题,于细微处见真章,在服务中显担当。一系列看似微小的举措,精准对接职工需求,有效化解劳动关系痛点,织就了一张覆盖广泛、响应迅速、保障有力的服务网络。“工会之微”,微在形式灵活、切口精准;“服务之大”,大在覆盖广泛、情怀深厚。这“微”与“大”的辩证统一,生动诠释了阜宁工会“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娘家人”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