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捏出童趣的面塑传人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指尖捏出童趣的面塑传人

发布时间:2025-07-18 10:37:13

作为南京市南京面塑市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钱翠芳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的色彩,用一双巧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使每一件面塑作品充满着喜感和童趣,让面塑这原本并不根生在南京的传统民间技艺在此生了根、发了芽、开了花,如今香飘四方,成为传播南京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钱翠芳与面塑的结缘源自小时候的记忆。五六岁时的她就特别喜欢在爷爷的面塑摊位前,看爷爷捏孙悟空、猪八戒、花鸟虫鱼等。由于对手工艺的喜爱,在后来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不断汲取传统面塑艺术的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这为她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灵感,进一步提升了她在面塑领域高超的艺术水平。

师范毕业后,钱翠芳成为一名幼教工作者,由于工作出色,很快就成长为一名管理者,并且一干就是三十年。为了更好地传播南京面塑文化,她毅然选择离开教育管理的岗位,专心从事非遗南京面塑传承。

“面塑要被更多的人接受,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更要贴近生活。”钱翠芳坦言。在内容上,她紧跟时代潮流,创作与当下热点相关的作品;在形式上,她独创一种面塑教学形式,在纸盘上做面塑,方便学员的操作。过去面塑插在竹筷上,携带不便且易损坏,而纸盘面塑不仅解决了这些问题,还增强了作品的观赏性和实用性,面塑晾干后可直接作为摆件。她还尝试将蔬菜汁加入面团,制作出可食用的面塑,进一步拓展了面塑的应用场景。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喜好,她推出了一系列的“定制产品”,如老年人心仪的寿桃寿星,小朋友喜欢的书包、小飞机、卡通形象,还有兼具美观与实用的南京面塑冰箱贴等。

钱翠芳的创新不限于面塑内容,还体现在独特的面塑教学方式上。她说面塑基本技法有四种:一印、二捏、三镶、四滚,再加上刮、剔等手法,一般人半小时就可以学会制作面塑。作为曾经的教育工作者,她希望让学生能用最简单的制作方式,进入到面塑的童话世界中来。在她的努力下,南京面塑不仅在博物馆、幼儿园、中小学、大学、社区等地开设了相关课程,拥有了众多喜爱它的受众,还在南京各个文化活动场合频繁亮相。

面塑和南京的渊源并不深厚,南京面塑正式成为南京市级非遗项目刚满5年,作为南京面塑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如何积极推广、薪火相传,将面塑文化进行到底,让更多的人认识民族艺术的魅力和重要性?”钱翠芳一直在努力思考和探索着。她表示,甘愿不遗余力广纳传承人,将制作面塑的娴熟技法和宝贵经验倾囊相授。她带领传承人更多地从事面塑研发的工作,在接到教学任务前,首先将工艺流程设计出来,用简捷的方法教授给大家,让大家更容易上手。目前学员从3岁到80多岁都有,传承人也有了十几个。

近10年来,钱翠芳积极参加“非遗学程周”“创意+守艺,非遗注活力——南京非遗大师文创精品展”“500娃娃学非遗,体验指尖小传人”等活动,现场传承技艺并与参观者进行互动交流。她带领非遗团队在南京市各社区、博物馆、大中小学校等地开展非遗面塑技能传承和现场教学数百场,培养了一大批非遗面塑爱好者,获得了社会广泛好评。

钱翠芳是个特别肯钻研的人,追求制作工艺的精湛,不断从泥塑、雕刻、年画等艺术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她创作的南京面塑不仅“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而且提升了面塑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还为传统面塑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取得了一连串的显著成就:凭着独创的面塑玫瑰花,赢得了中央二套举办的教师手工大赛的第一名;在全国幼儿园美术特色教师面塑技能培训中,她制作的作品荣获一等奖;她带领面塑团队多次荣获全国、省、市多项美术比赛“教师指导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奖项。

郁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