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炙烤”模式开启:高温下的危机与应对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全球“炙烤”模式开启:高温下的危机与应对

发布时间:2025-08-05 10:40:02

今年夏天,“热”成为了席卷全球的关键词。从欧洲大陆到华夏大地,乃至世界其他角落,高温天气如同汹涌的潮水,肆意蔓延,给人们的生活、健康以及社会运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球高烧,多地“沦陷”

在欧洲,新一轮极端高温正无情地炙烤着这片大陆。西班牙经历了史上最热的6月,平均气温高达23.6摄氏度,部分地区气温飙升至46摄氏度,打破6月最高气温纪录。法国也未能幸免,本土96个省中的84个省、88%的人口受到高温不同程度的影响,16个省处于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状态,68个省为橙色警戒状态。葡萄牙埃武拉地区小城莫拉在6月29日达到了46.6摄氏度,危险地接近该国47.3摄氏度的最高气温纪录。德国半数地区也被高温笼罩,最高气温达40摄氏度。

而在国内,中东部地区正在经历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高温如同一顶巨大的“热帽”,陆续覆盖华北南部、黄淮至江南、华南的大片区域,且强度不断加强。在副热带高压的牢牢“掌控”下,江南地区成为高温核心区域,并向外大面积扩展。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浙江等地频繁出现40℃及以上的酷热天气,不少地方夜间最低气温也蹿升至30℃左右,真正让人们体验到“昼蒸夜煮”的难耐滋味。

创新预警,全球联动

面对来势汹汹的高温威胁,全球各国纷纷行动起来,加强高温预警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在国内,7月2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中国气象局发布了首个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这一预警与传统的气象高温预警不同,它更加关注高温对健康的影响,直接关联疾病风险。其分级标准综合考虑了高温与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超额死亡率,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极高风险五个级别,其中较高风险及以上会向公众发布。而且,该预警产品采用各地区相对阈值方法计算风险阈值,能够体现区域性特征,为不同地区的公众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防护指导。

在国际上,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批准了一项新的实施计划,拟在未来十年推进气候与健康科学及服务一体化。该计划旨在加强对极端高温、野火和空气质量等健康与气候关联的风险预警和管理,鼓励各成员与卫生等部门合作,开发综合高温健康预警系统,并监测与高温有关的死亡率和影响。此外,世界气象组织还与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共同建立了全球高温健康卫生信息网络,以提高人类对极端高温天气带来的健康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积极应对,共克时艰

在这场与高温的“战斗”中,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肩负着重要责任。

政府层面,各国纷纷出台一系列应对措施。企业也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高温天气下,建筑企业合理调整施工时间,避开高温时段,为施工现场配备充足的防暑降温用品;外卖、快递等平台为骑手和快递员提供防暑物资包,并优化派单系统,减少他们在高温时段的接单压力。许多企业还为员工提供了防暑培训,确保员工在高温环境下的工作安全。

对于个人而言,做好自我防护是应对高温的关键。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尤其是在高温健康风险极高和高风险区域的居民。如果必须外出,要做好防晒措施,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携带防暑药品。保持室内凉爽,合理使用空调,但要注意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及时补充水分,多吃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汤、西瓜、苦瓜等。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烦躁情绪,因为情绪波动也会影响身体对高温的感受。

全球高温形势严峻,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只有政府、企业和个人携手合作,积极应对,加强预警机制建设,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高温带来的危害,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在这场与高温的持久战中,让我们共同努力,期待凉爽的回归,也期待我们能为地球的气候环境做出更多积极的改变。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