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湖鸿雁”唐真亚:双臂划出30万公里的“水上邮路”
发布时间:2025-08-06 09:22:05
卢克余
“抱歉,我正在投递信件和高考录取通知书!”7月28日,联系采访唐真亚时电话那头如是说。采访他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他去年5月份就已退休,但他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继续他的“水上邮路”工作。
唐真亚是淮安市洪泽区邮政分公司老子山支局的一名投递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26年来,他全身心服务湖区渔民,用双臂划出了30余万公里的“水上邮路”,累计投递报刊130万份、信件11万余件零差错,被湖区百姓亲切地称为“大湖鸿雁”。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十佳最美投递员、全国百位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称号,还荣登“中国好人榜”,先后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
1999年,唐真亚从民办教师转行,成为当时洪泽老子山邮政支局仅有的一名投递员。老子山镇位于淮河和洪泽湖交界处,三面环水。当时,全镇约有1.6万人口,近一半人口分散居住在湖区几十个大小滩头上。在他之前,已经换了11位投递员,没有一个能坚持下去。尽管每天陆路投递已经十分辛苦,但唐真亚下定决心要为湖区渔民送邮件。
唐真亚说,渔民长期在湖上漂、住址不固定,这给投递工作带来重重困难。一开始,进入湖荡就像进入迷宫似的。他就划着小木船一个一个滩头去找。几个月下来,他对湖上的各个大小滩涂了如指掌。
洪泽湖天气变化无常,投递邮件也像是玩命一般,危险随时就在身边。2003年7月的一天,为了投递一封“长山村杜中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唐真亚划船进入湖区,行程没到一半,乌云骤起,风大浪急,顷刻间小木船被掀翻。他一手死死抓住船舷,一手高高举起邮包,性命攸关之际,他想到的是千万别把孩子的录取通知书弄丢了。经过近两个小时,死里逃生的唐真亚被过路的渔船发现。获救后,不等缓过劲,他又迎风冒雨踏上了投递之路。长山村有6个组,组与组之间相隔约7.5公里水路,邮件也没有详细的地址,唐真亚划着船,几乎把长山村跑了个遍,最终在一个叫“剪草沟”的芦苇丛找到了杜中祥家。看着浑身湿透的唐真亚,再看看邮包里用塑料布裹得严严实实、干干净净的通知书,杜中祥的父亲感激地说:“这叫我们怎么感谢你才好啊!”
“邮件安全送达是我的职责!”26年来,像这样惊心动魄的经历,唐真亚已习以为常了。
时间一长,唐真亚便成了渔民船民的“亲人”。不仅是“送件员”,还是“采购员”,经常帮大家代购油、盐等生活用品,以及渔网、浮球等捕鱼工具,甚至从镇上存款和取款这样的事情,渔民都放心交给他。工作一天下来,近百公里水上之路,让他精疲力尽,可唐真亚还是乐呵呵地帮助渔民捎这带那。
作为一名党员,唐真亚在湖区送信件包裹时,见到人多时,总是会划着小船靠过去,坐上人家大船头,与渔民拉家常,通过“船头课堂”的形式宣传党的政策,传递党的声音。在国家实施“退滩还湖”之际,他想方设法帮助渔民发家致富搜集信息,购买相关资料送给湖区渔民学习。2006年,唐真亚和新滩村村委会一合计,专为渔民设立一个阅览室,当时也是全国唯一的“渔家书屋”。随着时间推移,“渔家书屋”藏书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其中,唐真亚个人捐赠了书屋80%的书籍,自费订阅了1300多册杂志报纸,里面还有孩子们喜欢的绘本、故事书等。
去年,淮安市首个以劳模唐真亚命名的“大湖鸿雁”主题邮局在洪泽区老子山镇揭幕开业。而唐真亚退而不休,坚持每周两次的水上投递。“尽管现在船民、渔民都上了岸,但老子山特殊的地理位置、投递难度,还没有人能接手。”唐真亚说,“只要湖上还有一位渔民,还有一封信,我就会继续送下去。”
如今,退休后的唐真亚,除了投递工作之外,还在忙着另一件事,计划利用自己多年搜集来的渔家渔具、老物件等开办一间“渔民文化馆”,用自己最大的努力,留住洪泽湖上这份独特的记忆。“这也是渔民上岸时,我对他们的承诺。”唐真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