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心传递,共筑户外劳动者温馨港湾
发布时间:2025-08-07 09:30:13
一张木桌、一桶免费茶水、几个洗净的塑料杯,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街道定淮门6号公交站旁有个“免费茶摊”,总会在每年高温时节出摊迎客,为路过的司机、保洁员、快递小哥等户外劳动者送去解暑凉茶。
“人生短暂,我就做点有意义的小事。”“免费茶水摊”的主人,是75岁的崔传面奶奶。凌晨四点起床烧水、抬水、泡茶,28年来,这是崔奶奶的夏日日常,也是能让她感受到“被他人需要”的开心小事。
崔奶奶的善举,如一颗火种,点燃了宁海路街道爱心传递的燎原之火。今年盛夏,街道依托工会爱心驿站,结合正在开展的“友好宁城·锋尚鼓楼”行动,为广大劳动者送去夏日清凉。从“送水上门”到“寻路指引”,从“清凉补给”到“自治反哺”,各社区聚焦快递员、外卖骑手、环卫工人等新就业新业态群体及户外劳动者的实际需求,全面升级驿站服务,让驿站成为烈日下的清凉驿站与心灵港湾。
驿站建在“心坎上”
“以前送完快递想歇会儿,要么蹲在路边,要么要跑老远,现在方便多了!”北京西路社区调研发现,主干道旁、快递集中点是骑手最常停留的地方,于是社区工会将临时驿站精准建在北京西路主干道的丰巢快递柜旁,对此,骑手们纷纷点赞“位置醒目、进出方便”。江苏省兴力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主动认领驿站项目,捐赠冰箱、微波炉等设备,并补充安全宣传、医药应急等物资,解决了骑手纳凉、热饭、喝水、歇脚等难题。通过党工共建机制,社区工会有效整合辖区资源,形成“社区搭台、企业出力、群体受益”的良性循环。
社区的暖心服务激发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不少骑手加入社区职工志愿服务队,发挥走街串巷的优势,协助社区收集社情民意、排查安全隐患。部分外卖员还主动为行动不便的居民送餐,驿站服务实现了从“单向供给”到“双向互动”的有效转变。
精准补给“可畅饮”
“这碗绿豆汤来得太及时了!”刚送完几单快件的快递员王师傅满头大汗地走进康藏路社区,接过职工志愿者递来的绿豆汤,一口气喝了大半碗。自7月14日起,社区工会联合益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天熬制冰糖绿豆汤,为高温下四处奔波的骑手们解暑降温。为了让劳动者清凉一“夏”,社区工会在解暑“凉方”上下足了功夫:提前浸泡绿豆,按比例添加冰糖,慢火熬煮数小时后再分装桶内降温,确保午间高峰供应温凉适口的绿豆汤。
除了解暑饮品,康藏路社区工会还精心准备了防暑“应急包”,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清凉油、冰镇矿泉水等防暑降温物资均摆在显眼处。驿站内,微波炉、充电宝等设施一应俱全,供骑手按需取用;书架上还添置了时下热门的小说杂志,帮助他们放松身心。“高温持续多久,关怀就延续多久。”社区工会负责人表示,社区将根据反馈动态调整服务举措,确保物资不断供、环境更舒适。
贴心服务“零距离”
“送件最怕在老旧小区绕圈!”天津新村社区的全景导航图,解决了不少快递员的烦恼。针对老旧小区配送难题,社区工会联合物业创新推出“清凉导航”计划。看着墙上张贴的标注楼栋分布的3D指引图,和沿途增设的反光指示牌,快递小哥不禁感慨,“以前进老小区像走迷宫,现在按图索骥能省下不少时间!”
为应对持续高温天气,三步两桥社区工会针对部分骑手订单繁忙或“不好意思进站”的情况,组织职工志愿者在午间、晚上高峰时段,把矿泉水直接送到骑手手中。同时,通过在社区入口设置醒目的“温馨提示牌”,清晰列明免费饮水、空调休息、手机充电、应急药品等便民服务及开放时间,让服务信息一目了然。
山西路社区带领公益托管班的孩子们,为外卖小哥送去装有毛巾、花露水和风油精的清凉包;仙霞路社区联合区委社会工作部设立免费取水点,向户外劳动者供应冰镇矿泉水;苏州路社区“红雁帮帮团”的职工志愿服务组织同商户一起,为来往的外卖骑手提供休息区域与防暑药品……其他社区也纷纷化身温馨港湾,以不间断的贴心服务为高温下的劳动者“续杯”清凉。
从崔奶奶每年夏天准时出现的“免费茶摊”,到如今遍地开花的爱心驿站和藏在街巷里的“清凉地图”,“有意义的小事”的范畴正不断扩展,区、街两级工会将关爱户外劳动者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用“小而实”的服务为户外劳动者撑起“关爱伞”。为户外劳动者“定制”的关爱,还将从“单点温暖”向“全域覆盖”升级,成为持续擦亮的“有温度”的工会服务品牌。
通讯员 鼓总宣 记者 陶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