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会“硬核支撑”成就工匠摇篮
发布时间:2025-08-08 09:43:19
在江苏连云港海州区锦屏工业园,久盛电力辅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盛”)用11年时间,完成了从产值几十万元的“草根”企业到年产值六千多万元、手握60多项专利(含13项发明专利)的“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和核电气冷堆领域“优秀供应商”的精彩蝶变。探寻发展秘诀,公司上下异口同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核心引擎,工会则是这场改革的‘主心骨’和‘硬核支撑’!”
从“小作坊”到“国家队”,工会领航产改破浪前行
2012年,久盛在新坝镇起步,创始人谢其志带领七八名创业者艰苦创业。2014年迁入锦屏后,企业加速发展。2022年12月,连云港久盛电力辅机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正式成立,技术员曹道义当选工会主席,久盛的产改自此有了坚强的组织核心。
创业初期,公司中标山东荣成石岛湾核电站项目,却因焊工技能不足陷入困境,焊缝合格率不足60%!“当时虽无工会,但‘抱团攻坚’的意识已萌芽。”谢其志回忆,老带新、技术员盯现场的自发“传帮带”,成为工会工作的雏形。这支在实战中锤炼的队伍,助力企业于2018年拿下中核设备准入证。
2019年,面对一个利润丰厚的2000万元项目,谢其志因技术团队缺乏财税支撑能力忍痛放弃。“没有过硬队伍,就是砸招牌!”这次放弃,直接推动了工会筹备,并将“技能提升”确立为核心使命。2023年工会成立后,首推“技能竞赛+学历补贴+职称奖励”三位一体机制,当年即有12名工人通过技能认证。
如今的久盛,从制订培训计划、组织竞赛,到维护职工权益、推动民主管理,工会的身影无处不在。“80人团队高效运转,产值连年增长15%—20%,工会的凝聚力功不可没。”人事行政部经理许占猛感慨道。
工会硬核发力,产改红利“看得见摸得着”
久盛工会将产改的宏大命题转化为一项项“实打实”的举措,让工人在技能提升中得实惠、有尊严、享荣光。
2023年金秋,久盛车间火花四溅,工会组织的“压力容器焊接技能竞赛”火热进行。12名焊工按核电标准比拼Q345R钢板埋弧焊技术。38岁的张宏杰以焊缝零缺陷、效率超标准20%夺冠,获1000元奖金并被破格提拔为焊接班组技术骨干,月薪增加1500元。“竞赛让我看清差距,知道努力方向。”张宏杰的感言道出工友心声。
“入职即签合同,社保当月缴,安全帽天天查!”焊工顾正连的踏实感,源于工会的硬核监督:每月联合安全部门检查劳保用品按需发放;每半年组织消防演练,登高作业必配监护,实现“零安全事故”;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小组,2024年成功化解2起薪资误会,职工满意度100%。“工会就是咱的‘护身符’!”后勤员工王丽的话朴实真切。
“原材料放托盘防生锈”——落料车间顾良爱的建议被工会“金点子”活动采纳,年均为公司减损5万多元,他因此获2000元“创新奖”及全公司通报表扬。工会每月召开“车间议事会”,工人可畅谈生产流程优化乃至食堂菜品。去年工人提建议18条,采纳15条,创效超30万元。工会主席曹道义翻开台账,自豪满满。
从“工人”到“工匠”,工会铺就成长“快车道”
在久盛,工会既是 “娘家人”,更是 “造梦师”,助力工人技能逆袭、实现价值。
2021年,大专文凭的曹道义因技术扎实当选工会主席。公司支持他参加专业培训,他白天处理工会事务,夜晚钻研教材,两年间考取关键证书并完成本科深造。如今身兼技术核心与工会带头人,推动15名焊工获高级资质,常说:“团队强才是真强!”
曹道义搭建的平台,让初中文化的顾正连迎来转机。2014年刚进厂时他握不稳焊枪,工会返聘的高级技师于遵浩成了他的师傅。依托工会培训基金,他领了3吨多练习钢板,白天学手法,晚上去工会“夜校”补理论,5年苦练超8000小时,拿下3项资格证,独创“多层叠焊法”破解技术难题。2024年通过工会民主测评,晋升车间主任,年薪达 15万元:“工会给了我做梦的机会,我要传给徒弟!”
72岁的于遵浩难忘工会嘱托:“要能撑起企业的队伍!”他在工会支持下制定 “阶梯培养计划”,将焊工团队从4人扩至40人,90%持证上岗,压力容器拍片合格率从 80%升至96.2%。看着徒弟们成长,老人欣慰不已。
工会如纽带,串联起个人成长与企业力量,让 “工匠” 精神生生不息。
这支由工会凝聚锻造的高技能队伍,支撑久盛拿下了烟台海阳核电(华龙一号)等重大项目,产品远销东南亚。尽管当前面临场地限制,总经理谢其志信心十足:“新厂区建成后,这群能工巧匠必将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记者 董正彧 特约记者 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