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正得:4000吨级匠心托举大国重器
发布时间:2025-08-15 10:09:59
在徐工重型起重机调试场,一台4000吨级的钢铁巨人正缓缓伸展臂架,这台“超级”起重机凝结着全国劳模张正得30年的心血。他是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也是中国起重机领域的行业专家和技术领军人。
从无到有,啃下技术“硬骨头”
从25吨到4000吨,张正得七次刷新世界纪录,让中国起重机从跟跑者跃升为全球行业的规则制定者。
2002年,张正得和团队成员接到全地面起重机研发的艰巨任务。没有经验可循,上千次试验,他们在车间与图纸间奔忙,攻克重重困难。
当国内首台25吨全地面起重机底盘缓缓驶出厂房时,张正得和团队成员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比我们的生日更值得铭记!”
作为前沿技术的负责人,张正得基于起重机物联网数据、车辆售后CRM服务数据,构建了起重机作业载荷谱,建立了起重机可靠性指标数据库,助力我国轮式起重机的寿命设计从经验性预估的“定性设计”阶段跨入到数字驱动的“定量设计”阶段,由此改写了我国从1983年以来不掌握准确载荷谱标准的历史。他还通过载荷谱指导产品精细研发,针对起重机吊装超载的高频工况点,重点优化结构设计,确保关键部位的强度更高、产品全生命周期更长,形成了徐工起重机工况定位更精准的行业独有优势。
从零起步,筑牢行业“金标准”
在2000年以前,国内没有自主研发的全地面起重机,从2002年起,徐工逐步研发出25、50、125、160、200吨全地面起重机,但是国内一直没有全地面起重机设计标准。为填补我国全地面起重机标准的空白,作为主导人员之一的张正得,承担起总体、机构、动力系统标准编制等工作,起草制定了《全地面起重机》国家标准,并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为进一步支撑国家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需要,张正得带领团队积极参加国家风电发展论坛,引导行业发展方向,深入风电市场走访客户,将市场与用户需求转化成设计需求,攻克超长柔性悬置臂架系统多目标优化等国际领先技术,完成1600吨~4000吨全地面起重机的研发,驱动我国全地面起重机具备10MW风机安装能力,连续七次打破由徐工自己保持的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吊装世界纪录。
矢志突破,占领技术“新高地”
作为国内起重机行业的领军人物,张正得带领团队深入市场研究客户需求与典型吊装工况,深入攻关整机匹配等核心技术,开发了200、300、500、800、1000、1200吨全地面起重机,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吨级,实现我国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系列化。其中,1200吨全地面起重机的成功研发,标志着我国成为继德、美之后,第三个具备设计、制造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的国家。
近年来,徐工积极响应国家“双循环”战略,实施起重机国际化战略落地,张正得作为副总工程师,开展高端市场需求、法规、施工环境洞察,构建了海外轮式起重机产品线,开展高适应技术攻关、海外技术平台规划开发,实施核心技术高端市场专利布局,用连续5年的时间,构建出整机系统和零部件的专利数据库,开拓了起重机设计与创新思路,推动起重机的技术附加值大幅提升,让中国技术获得国际认可。
笃行传承,关键技术“新跨越”
张正得作为技术负责人主导规划了徐工轮式起重机G1、G2代技术平台及关键技术开发,实现了我国起重机由单机产品开发向平台化开发的跨越,技术先行的平台化开发、技术模块化应用大幅提升了研发效率、技术的成熟度、产品的可靠性,降低售后服务费用,推动我国起重机行业在安全、操控、节能、智能化及人性化等关键领域的技术进步,中国轮式起重机从“并跑”迈向“领跑”。
张正得对新人与后辈的提携和培养如春风化雨。为促进团队人员快速成长,他采用“金字塔”式人才梯队培养形式,通过带项目历练指导、联合难题攻关等传帮带措施,激发年轻人的潜力。经过多年的传帮带和实战历练,李长青、付玉琴等50余名行业专家争相涌现,并逐渐成长为行业领军人才。
“劳模不是个人荣誉,而是传承的责任。我将发挥优势鼓励青年人才突破,把咱们技术人员扎根一线的韧劲儿、攻坚克难的狠劲儿、‘领跑世界’的志气传承给青年一代,让创新活力在青年身上争相迸发。”三十载春秋如梭,张正得以匠心为笔、以汗水为墨,在中国重器的发展蓝图上挥毫泼墨。那些在车间里彻夜攻关的身影、在调试场上精益求精的坚持,早已熔铸成中国智造最生动的时代注脚。
胥明虎 于鹿 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