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总工会推动开展新工联“五联五化”建设 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打造暖心之家
发布时间:2025-08-28 10:12:17
本报讯 (记者 谢丹娜)8月25日,省总工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行业工会联合会作用的意见》,进一步明晰职责定位、聚焦强基路径、完善组织保障,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行业工会联合会(以下简称“新工联”)建设,夯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和维权服务一体化工作格局,团结凝聚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积极贡献。
该意见明确指出,新工联是在地方总工会领导下的、各成员单位自愿组成的行业工会联合会,是区域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利益的代表。成员单位包括区域内的下级新工联,货运物流、网约出行、网约配送、快递、网络营销等相关行业工会,新就业形态头部平台企业工会及平台用工合作企业工会。新工联接受同级党组织和上一级工会的双重领导。
省总工会要求,推动开展新工联“五联五化”建设,切实发挥其组织优势,构建全域联动、高效运转的工作新格局。一是联组织、系统化,织密全域覆盖的组织网络,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应入尽入。各级新工联要积极协助配合同级工会有关部门,落实属地责任,推动“区域工会+行业工会”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的二次覆盖,既依托产业集群、商圈、楼宇、站点等区域工会覆盖域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又通过有关行业工会精细覆盖、提供建会入会服务。二是联服务、标准化,构建普惠精准的服务体系,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服务项目精准可达。省新工联主要抓好工作的总体规划、资源统筹、宏观指导。市级新工联针对不同职业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制定服务清单、明确责任主体、打造地区工作品牌。县级新工联侧重“区域性、特色化”服务补充,细化服务项目、完善服务流程、依托基层服务站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联资源、集成化,激活多元协同的资源合力,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行业工会可知可感。省新工联侧重统筹省内头部平台企业总部、跨区域行业协会等资源打通工作路径,并在资金分配、表彰激励、阵地建设等方面积极争取并提供工作资源。市、县两级新工联侧重整合当地党政、头部平台企业及社会各界资源,将之转化为“可感知、可获取”的服务产品。四是联行动、协同化,形成多方联动的治理格局,让新就业形态领域维权和治理齐抓共管。省市县三级新工联同步推进、联动发力,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和维权服务重点工作的落地落实。五是联信息、数智化,搭建高效赋能的数字平台,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信息融通。用好江苏省工会服务一张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服务云平台”,加强与头部平台企业的数据互通、模块嵌入,形成“平台+工会”服务叠加,推动实现数据驱动、高频即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