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海”的电网“医生”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死亡之海”的电网“医生”

发布时间:2025-08-28 10:21:00

“啊?你们被晒得这么黑!”“我们在60℃的沙漠里‘烤’了一个半月,没被烤熟就不错了。”日前,刚刚从西北油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油区完成电网检测任务回到扬州的江苏油田技术监督中心检验检测大队员工任汉阳、陈治宇,面对工友同事和亲朋好友的问候时,几乎都是这样诙谐地回答。

从6月19日到8月4日,任汉阳、陈治宇和另外两名助手,跨越4000公里,从江南水乡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新疆最热的时候,每天踏着地表温度达60℃的沙丘,顺利完成了西北油田塔克拉玛干沙漠油区内1000多台套变电站等电网设施的“体检”任务,交出江苏油田援疆助企的圆满答卷。

2024年底,西北油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油区电网测试项目启动招标。面对这一能创收增效的项目,江苏油田技术监督中心专门组建党员突击队,任汉阳、陈治宇主动请缨,担当牵头人,带领另外两名助手一起,对拿下这个创收增效项目志在必得。

查阅资料后,任汉阳和陈治宇发现,油区所在的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这里气候极端干燥,年降雨量不足100毫米,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动物都有夏眠的习惯。这里的沙丘受风的影响,流动性很大,人进去后很容易迷路,新疆人称之为进去出不来的“死亡之海”。

困难没有吓退勇于进取的人。任汉阳、陈治宇等突击队成员思考的是怎样拿下项目、怎样圆满完成任务。深夜的办公室,常常传出讨论声,他们逐字推敲招标要求,反复打磨技术方案,最终以硬核专业实力+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成功拿下了这个“硬骨头”项目。

“我们作为电网‘医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要找的是电网损耗的症结,是节能降耗的‘绿洲’。我们在荒漠中要闯出的是外部市场,要擦亮的是‘江苏油田’的金字招牌。”任汉阳出征前对陈治宇说。

带着这份自豪和责任,任汉阳、陈治宇和另外两名助手挺进了沙漠深处。1000多台套设备要按期完成检测,这活儿可不轻松。四名突击队成员的首要任务是摸清油田电网的“脉络”。他们分区作业,深入井场站库,细致观察设备运行状态,精准捕捉异常电参数。

烈日下,手套被太阳晒得发烫,陈治宇小心翼翼地打开配电柜,判断线路走向,确定检测点,将电力分析仪连接线精准接入端子,动作精细如操持手术刀。经任汉阳严格复核后通电测试,紧盯表盘跳动的电压、电流、相位偏差等参数,不容丝毫偏差。

汗水如断线珠子般滚落,滴在沙子上“嗖”地就没了,在工装上留下圈圈白色盐霜。正午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任汉阳掏出衣角擦了擦镜片,又用胳膊肘抹了下满脸的汗,目光始终锁定关键数据。“参数异常必须查明原因,排除干扰,重测!”沙哑的嗓音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从“绿杨城郭”到“大漠孤烟”,这群江南汉子将水乡油田人的细致与韧性一同带入了大漠。晨曦微露,他们已踩着晨雾检查设备,正午的车门把手烫得能燎起水泡,任汉阳用衣袖裹住手掌开门,还不忘幽默一句:“这是大漠给咱的‘见面礼’!”

戈壁滩上,除了黄沙,唯见倔强的骆驼刺在风中挺立。白天在烈日下奔波一整天,晚上回到驻地,一碗面条便是慰藉。首次深入大漠的陈治宇,夜晚与家人视频时,三岁的儿子举着画作:“爸爸你看,这是咱全家福!”看着视频里的妻儿,陈治宇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这份浓浓的乡愁,渐渐沉淀为守护能源动脉的责任。

深夜10点,突击队驻地的灯光依旧明亮。四个人围坐在一起,梳理分析当天的海量数据。“你看这条线路,谐波干扰大,功率因数低,是节能优化的重点,潜力不小!”任汉阳指着屏幕上的曲线说道。次日出发前,他总不忘叮嘱:“上井干活,安全第一!”来大漠快一个月的陈治宇,听着这熟悉的“唠叨”,心中泛起暖意。

日行数百公里是常态,窗外风景除了沙丘,还是沙丘。直到夕阳将沙海染成一片金红,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驻地。脸庞晒得通红,手掌磨出厚茧,但看到当日数据完整无缺,再累也绽开了笑容。夕阳将沙海染成金红,壮阔的大漠留下了一排排脚印,江南的细腻融进了一组组数据,水乡石油人的柔情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织就节能的无言诗行。

马悦 王槐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