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高压电缆装上“智慧眼”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给高压电缆装上“智慧眼”

发布时间:2025-08-28 10:20:59

8月19日,江苏省电力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国网江苏电科院的专业人员正在分析南通某220千伏电缆的运行数据。这一场景的背后,是电科院研发的高压电缆接地系统监护装备在发挥作用。此前,正是通过该装备监测到电缆终端封铅开裂缺陷,工作人员才得以及时消缺,保障了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高压电缆在城市电网中应用广泛,其金属护套的接续与接地至关重要,既能限制护套感应电压、保护电缆绝缘,又能将感应电流导入大地。但电缆运行环境复杂,振动、湿度等因素可能导致接地状态发生变化,且变化周期长达数月甚至数年,极易造成带电检测漏检,给线路安全埋下隐患。

为破解这一难题,及时掌握接地系统状态及变化规律,2024年2月,国网江苏电科院成功攻克高压电缆接地系统检测抗干扰技术,首创了高压电缆接地系统监护装备。该装备由采集终端、传感器探头、供电单元三部分组成,能耐受10千伏冲击电压和20千安培线路冲击电流,可满足户外杆塔、隧道、工井及电缆沟等多场景下毫欧级的接地状态监护需求。

据了解,高压电缆接地系统监护装备的传感器探头能够精准捕捉回路电阻、感应电压、运行电流和环境温湿度等实时数据。这些数据经处理分析转化为有效信息,就地存储或传至远端后台。装备的供电单元则提供稳定电力,保障整个装备正常运转。通过24小时盯护关键部位,装备能及早发现潜在缺陷并推动及时处理,降低电缆故障率,守护高压电缆“健康”。

该技术负责人、国网江苏电科院五级专家兼线缆检测专职曹京荥介绍,考虑到电缆多处于户外复杂环境,易面临信号遮挡、电磁干扰、传输距离差异等问题,装备还采用“4G+光纤+WiFi”多模式通信融合方案。三种模式功能互补,有效避免了单一通信方式可能出现的信号弱、易中断等问题,确保监测数据实时准确传输。

同时,国网江苏电科院利用磁感应技术从电缆本身取电,为监控主机供电,无需额外接电源,既解决了户外供电难题,又避免了布线繁琐和电源故障风险,还能适应电缆运行状态动态取电,保障设备持续稳定工作。目前,该装备已在无锡、常州等多条电缆线路应用。

张伟 柏仓 于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