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电工地“赶夜人”
发布时间:2025-09-05 09:28:33
白彬(左)在现场检查规范化施工
傍晚,夕阳在海平面上晕染出一道道霞光,长表岛的灯也亮了起来,远看像落在大海里的点点星辰。星辰之下,赶夜人、中核华兴公司霞浦核电项目部的白彬出发了。每到一个施工区域,他总要详细了解施工状况,然后自己再仔仔细细检查一番,直到感觉万无一失,才往下一个施工点走去。一路上,手电筒亮着,月光亮着,白彬的汗水也亮着。
穿透黑夜
2021年春天,白彬从中核华兴连云港项目部被选派到福建霞浦长表岛核电建设工地从事施工现场管理。望着忙碌的施工现场,白彬的压力从心底涌来。因为一般核电项目施工人员数量通常在5000人左右,而为了保障工程进度,霞浦项目施工人数达到13000人,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可想而知。任务迫在眉睫,而熟悉一个项目,又需要时间。白彬便主动申请了两个月的夜班。
有人劝他:“连着昼夜颠倒两个月,身体受不了的。”白彬摇摇头:“工作干不好,回去也睡不着。”比起白天,晚上施工管理难度更大,更需要管理员具有火眼金睛的技能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每晚走上四万步,一直到凌晨三四点钟,才完成现场值班检查。回到办公室,白彬又拿起图纸和材料。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快速熟悉项目情况,把施工组织比作试卷,把班组和管理人员比作填空题,在项目部的共同努力下,白彬填好了这张“试卷”,13000人,697个班组,各司其职,昼夜不停。
披星前行
说起白彬,工地上的工友们只有一句话: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脾气不好。白彬是地地道道的西北汉子,个子高,身材壮,脾气直,一着急经常呛得人说不出话。尤其是看到施工作业不规范的现场,他心头的火苗会一蹿三丈,关系再好也不留丝毫情面。但他也反思自己,霞浦工地13000多人,换成部队就是一个师,遇到事就发火,这可解决不了问题。
一天晚上,白彬来到夜间施工区,平台上,一百多名工人弯着腰绑钢筋,一刻也没有停。他们都远离家乡和亲人,为了小家和国家,顶着夜色加班加点。那天的场景,白彬一辈子也忘不了。那时候他就在想,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把这些看似平凡的人汇聚到一起,干着这样一件大事。从此以后,每当要发火的时候,他就会想到那个夜晚,那群披星戴月作业的工友。于是,现场出了问题,白彬总会冷静地问清事情缘由,认真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一次又一次地反馈提升,现场的施工也越来越顺畅。
守护黎明
问起白彬最快乐的时光是什么时候,他毫不犹豫地说,黎明时分。每天一大早,完成了每一个施工现场的检查工作后,没有发现违规作业,或者消除了安全隐患,这是白彬最开心的事。海边灯塔的方向越来越亮,仔细一看,是天边的太阳露出了头。黎明来了,赶夜人白彬每天用辛劳和执着守护着这来之不易的光芒,直到这光芒彻底绽放,照耀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下了班的白彬没有回宿舍睡觉,而是叫来了土建施工分部副部长郑功钡。一进门,郑功钡迫不及待地把即将封顶厂房的进度详细地汇报了一通,斩钉截铁地保证一定能完成任务。白彬却让他打住,告诉他说:“安全是底线,没有安全,干得再多都是零。”原来白彬走现场时,不只问了进度,更多的是观察施工安全。看到可能成为安全隐患的地方,细心的白彬把这些记录下来,一条一条地告诉郑功钡,嘱咐他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安全。
三句送别
白彬毕业参加工作后就在中核华兴连云港项目部安了家,一待就是14年。接到调往霞浦项目部的任务时,他内心有过一些犹豫。他知道霞浦项目的重要性,更知道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可另一方面,他的家在连云港,父母也刚接过来不久,大儿子在上小学,女儿出生还不到半年。
家人知道他要调往千里之外的福建霞浦后,和他说了三句送别的话。父亲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母亲说:“翅膀硬了,就该飞。”妻子流着眼泪说:“去吧,家里交给我,你放心。”这三句话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也陪着他走过了霞浦的每一天。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霞浦项目的建设中,两年来没有请过一天假。
白彬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家四口的合照,照片里,女儿长高了不少,如今已经上幼儿园了。这些年,“赶夜人”守护着核岛,家人们守护着他的家。“赶夜人”白彬的故事,也是所有核工业建设者的奋斗故事。在祖国东南海岸线上的一座小岛上,在大风大浪中,千千万万个像白彬一样的“赶夜人”与时间赛跑,与困难搏斗,点亮了夜晚的天空,也点亮了祖国的万家灯火。
武虹 王槐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