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行动”托举产业工人“大幸福”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微行动”托举产业工人“大幸福”

发布时间:2025-09-28 08:19:52

华能金陵电厂聚焦“员工与企业共成长”理念,紧盯职工需求,以“实”为基,从“微”入手,矩阵式推进微服务、微行动、微教堂,不断提升产业工人幸福指数。

扬帆“卓越文化”

搭建职工“风采舞台”

华能金陵电厂深植卓越文化之根,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电厂发展战略深度融合。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班组政治学习会等,引导职工深入学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夯实思想根基。华能金陵电厂还通过“华能金陵之声”融媒体平台,讲述电厂好故事,传播正能量,让卓越文化成为每位职工心中的灯塔,照亮前行之路。在卓越文化的引领下,华能金陵电厂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以来,华能金陵电厂成功培养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江苏省最美工匠”提名奖获得者1名,“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以及“南京工匠”获得者1名。

华能金陵电厂精心策划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职工搭建起展现自我、绽放风采的舞台。从“春之约”健步走到“金陵之春”摄影书画展,从安全驾驶竞赛到羽毛球比赛,每一项活动都激发了职工的参与热情,增强了团队协作与竞争意识。同时,结合“春训大练兵”,开展技能比武和知识竞赛,让职工在比拼中提升自我、在挑战中展现才华,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技能比拼是华能金陵电厂卓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华能金陵电厂通过设立创新工作室联盟,打破专业壁垒,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围绕安全发展、绿色转型等中心工作,华能金陵电厂组织开展了多项合理化建议征集和QC成果评审活动,鼓励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2023年以来,华能金陵电厂完成了多项国内外专利的申请与授权,其中包括4项国际专利和6项国家发明专利。“基于多维信息融合的煤场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创新项目荣获中国职工技术协会“2023年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展示了华能金陵电厂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实力。

织密“沟通之网”

守护职工“权益港湾”

华能金陵电厂深知,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根据《江苏省集体协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了《华能南京金陵发电有限公司集体协商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党委领导、职工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了集体协商代表的广泛性和专业性。规范落实厂务公开制度,确保职工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通过定期公开“三公”经费使用、生产经营、安全管理等重要信息,职工们不仅对企业运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在参与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主人翁的责任感。这种公开透明的机制,为职工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为了畅通职工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沟通渠道,华能金陵电厂搭建了多元化的沟通平台。从传统的意见箱、座谈会,到现代的微信群、内部论坛,职工可以随时随地向管理层反映问题和建议。华能金陵电厂还定期组织职工代表大会,就薪酬福利、工作环境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协商,确保职工的声音能够被听到、被重视。这种双向互动的沟通机制,不仅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和信任感,更为企业的持续改进提供了宝贵的动力。

华能金陵电厂领导班子深知,只有深入了解职工的实际需求和思想动态,才能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贴近职工的政策措施。因此,他们经常深入基层一线,与职工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无论是生产现场、班组会议还是职工食堂,都能见到领导班子的身影。通过这种“零距离”的接触和沟通,领导班子与职工之间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和情谊,形成了共同推动企业发展的思想共识。这种思想共鸣不仅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紧握“职工脉搏”

解锁幸福“密码之门”

华能金陵电厂持续深化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资源整合与价值创造,不断激发职工的创新潜能。联盟由运行节能、热控、电气等10个创新工作室组成,打破了专业壁垒,实现了技术资源的共享与协作。通过定期开展技术交流、创新项目评审等活动,联盟已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不仅提升了职工的专业技能,还推动了多项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华能金陵电厂持续开展“春训大练兵”活动,将其作为提升职工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通过系统化的方案设计、多元化的培训资源和按需施训的培训理念,春训活动覆盖了全厂生产人员,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提升。技术讲课、专业考试和技能竞赛等环节的有机结合。不仅增强了职工的技术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为企业培养了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职工队伍。

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华能金陵电厂还注重职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过完善薪酬福利体系、优化工作环境、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等举措,努力构建一个和谐、幸福的企业大家庭。华能金陵电厂鼓励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和社会公益活动,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和正能量的企业环境中,职工们不仅实现了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还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