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地已发布放假方案
发布时间:2025-10-17 09:14:18
最近,关于中小学生可能要迎来“春秋假”的消息,让不少家长和孩子都兴奋起来。根据商务部等9部门9月16日发布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不增加全年放假总天数、不减少教学时间的前提下,探索增设春秋假,同时相应缩短寒暑假。这一政策旨在优化学生作息、减轻学业压力,还能促进家庭旅游消费,可谓一举多得。
目前,多地已推出具体方案。广东佛山成为“先行者”,明确2025—2026学年在义务教育阶段试点春秋假,其中秋假定为11月12日至14日(共3天),春假则安排在“五一”假期前后(共2天)。佛山市教育局强调,假期不会挤占正常教学时间,而是通过灵活调整课程计划实现“劳逸结合”。
江苏则鼓励将“五一”前3个工作日设为春假、“国庆”前3个工作日设为秋假,方便家庭规划短途旅行。成都、杭州等地也在积极行动,例如成都支持学校结合研学活动探索春秋假,并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校内托管服务;杭州自2004年起试点春秋假,春假多在5月、秋假在10月前后,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对于这一变化,家长和学生的反应可谓“喜忧参半”。不少家长认为春秋假能避开寒暑假的出行高峰,降低旅游成本,还能利用春秋季气候宜人的特点带孩子参与户外活动。
一位杭州家长提到:“去年春假带孩子去周边徒步,既锻炼身体又增进亲子关系,比在家刷题有意义多了。”但也有双职工家庭担忧:“突然多出来的假期,孩子谁来带?”对此,多地已推出配套措施,例如佛山要求学校免费开放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并以片区为单位组织托管班,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学生们则普遍对春秋假表示欢迎。有孩子兴奋地说:“春天可以看花,秋天能捡落叶,比暑假一直待在家里好玩!”一些学校还设计了特色活动,例如湖北恩施将春秋假与农事体验、红色教育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杭州某小学组织学生参与考古研学,用“泥土里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当然,争议依然存在。部分家长担心频繁放假会打乱学习节奏,尤其是毕业班学生可能面临复习进度压力。对此,教育部门回应称,春秋假并非“一刀切”,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例如毕业班可适当缩短假期或安排弹性教学。此外,政策明确要求“不得布置书面作业”,鼓励学校设计实践类任务,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从政策初衷看,春秋假不仅是教育领域的改革尝试,更承载着促进消费升级、推动家庭亲子互动的社会功能。随着越来越多地区加入试点,这场关于时间、教育与生活的“新实验”,或许将为中国孩子带来更多可能性。
智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