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宇强:赤子匠心筑梦绿色未来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符宇强:赤子匠心筑梦绿色未来

发布时间:2025-10-17 09:14:54

在工业燃烧这个看似传统的领域,一位80后海归博士正用科技创新书写着绿色转型的新篇章。今年4月,江阴优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符宇强收到了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以表彰其在工程技术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从清华学子到燃烧领域拓荒者,从普渡大学的实验室到江阴的创业园区,从理论研究到工业应用,在江阴这座制造业重镇,符宇强用8年时间带领团队创造了令行业瞩目的“优燃奇迹”:从锻造行业首个示范项目实现节能33%,到陶瓷辊道窑节能36%,再到压力容器制造领域达成40%的节能成果,先后获评国家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无锡市劳动模范。

归国创业,跨越技术与市场的鸿沟

2017年,面对中国工业炉窑的痛点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春潮涌动,符宇强毅然放弃美国高薪职位,携妻子张文文博士回到“中国制造业第一县”江阴,创立了优燃科技有限公司。“优燃”有两层寓意,一是优化燃烧之意,二是取“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谐音,希望通过优燃的努力,让祖国的天空更加美丽湛蓝。

带着先进燃烧技术回国创业的符宇强,面临所有科技创业者共同的困境——如何将实验室里的完美数据转化为工业现场的稳定表现。论文中的理想条件与工厂里的复杂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温度波动、原料波动等各种问题不断挑战着技术的可靠性。创业初期,团队不得不长期驻扎客户工厂,针对每个具体场景进行技术调整和优化,这段“技术落地”的阵痛期几乎耗尽了初创公司的所有资金。

在最困难的起步阶段,江阴当地政府伸出援手,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支持。科技局、工信局等部门积极协助申报各类科技项目、争取研发经费;人才办为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开辟绿色通道……“没有江阴市政府的这些帮助,我们可能挺不过创业初期的寒冬。”符宇强说。

面对技术落地的挑战,符宇强意识到单一背景的团队难以应对复杂问题,于是精心打造了一支由理论专家和实战工程师组成的“混合部队”:博士研究人员负责攻克核心技术难题,具有多年现场经验的工程师负责技术适配和工艺优化。这种“高学历+接地气”的团队结构,成为优燃科技后来解决各种“疑难杂症”的组织保障。团队成员间形成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馈理论”的良性循环,大大加速了技术迭代的速度。

技术攻坚,大涡湍流燃烧的中国方案

大涡湍流燃烧技术在实验室环境下表现优异,但要适应中国工业复杂多样的设备条件和操作水平,团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钢铁厂的高温环境、化工厂的腐蚀性气体、陶瓷厂的粉尘干扰……每个工业场景都对技术提出了特殊要求。为此,符宇强带领研发团队在全国各地不同类型的工厂建立试验点,收集上千组运行数据,最终构建起能够自动识别环境参数并调整燃烧模式的智能控制系统。

经过数年攻坚,优燃科技在工业燃烧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国际先进的大涡湍流模拟算法成为技术核心,理论与实务兼备的团队构成组织保障,而“从客户痛点出发”的研发理念则确保了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这种“核心技术+人才团队+市场思维”的三位一体模式,使优燃科技在短短几年内完成了从技术追随者到标准制定者的角色转变。其示范项目能够节能10%—40%,更为中国工业节能减排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

符宇强还与南京理工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合作,打破了传统产学研合作的单向模式,开创了“双向跑”的新型协作机制。高校教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企业工程师走进实验室共同攻关基础理论问题。这种人员双向流动、资源双向开放的协作模式,既加速了技术转化,又培养了“能文能武”的新一代工程人才。作为南理工产业教授兼硕导,符宇强指导的研究生往往一毕业就能胜任企业的技术研发工作,有效缓解了行业人才短缺问题。

绿色未来,燃烧科学的碳中和大考

在中国“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占全国碳排放近20%的工业燃烧领域成为减排攻坚的主战场。然而,全国数十万台传统工业炉窑的改造面临技术、成本和工艺等多重障碍。符宇强清醒地认识到,单一技术创新难以解决系统性问题,必须建立涵盖技术标准、工艺规范、人才培养的完整生态系统。优燃科技开始从单纯的技术提供商向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为客户提供从诊断评估到改造实施的全链条服务。

“建立示范项目—总结最佳实践—形成行业标准”成为优燃科技的行业赋能路径。在钢铁、陶瓷、化工等重点行业建立的标杆案例,不仅验证了技术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更为同行业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改造模板。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优燃科技积极参与国家低碳燃烧标准的制定工作,推动行业向规范发展转变。“我们希望优燃的技术能成为工业燃烧低碳转型的基础配置,就像电脑中的操作系统一样。”符宇强说。

如今,符宇强和他的团队正以燃烧科学为支点,撬动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巨大变革。那跳动的火焰,既是人类文明的古老象征,也寄托着清洁能源的未来希望。正如他所说,“燃烧的本质是转化与升华,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将传统的高碳燃烧转化为绿色的创新动能,在这转型中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的双重升华。”

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