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下沉式”“菜单化”服务,织密职工幸福经纬
发布时间:2025-10-24 09:00:45
本报讯(胥明虎 赵忠步 胡伶俐)“瑜伽课2分钟抢空,古筝班开放即报满!”近日,徐州市铜山区总工会第四季度职工公益培训又引来“抢课热潮”。区总工会以关爱职工为己任,精准对接职工需求,赢得广泛好评。
立足职工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铜山区总创新推行“下沉式”“菜单化”服务模式,让文化阵地“活”起来。今年上半年,工人文化宫累计免费开放137天,服务职工群众超5000人次。“‘下沉式’服务就是把公益活动送到职工‘家门口’,让大家少跑腿、多受益。”铜山区工人文化宫相关负责人介绍。
“菜单化”服务模式让职工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点单”。工人文化宫定期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微信公众号、职工微信工作群等推行预约机制,提前发布活动预告、开放场馆预约、开通公益报名通道,书法、古琴、瑜伽、喻继高工笔画等特色培训种类丰富,职工书画摄影、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轮番上线,让职工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需求痛点,铜山区总在原有工会驿站基础上,联合区相关部门从“服务网络、人员保障、科技赋能”三方面发力,有效盘活镇街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建成12个工会驿站、75个新就业群体服务站点。同时,增设28个公益读书角、9个电动车充电区,让服务站点“遍地开花”且“全天不打烊”。工会、司法、人社、医保窗口定期进驻站点提供服务,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支持体系,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
在强化人员保障上,开展“双进入双提升”活动,即:党工建指导员定期驻点,面对面收集新就业群体需求;志愿者依托站点开展暖心服务,从一杯热水、一把雨伞到政策咨询、应急帮助,让驿站成为有温度的“歇脚点”。在科技赋能上,针对新就业群体“时间碎片化、需求即时化”的特点,不断优化“铜新行”微信服务平台,实现“一键查询站点、精准导航定位、线上办理业务”,让关爱服务随时随地“一键可达”。
此外,铜山区总助力产业工人“技能+学历”双提升,主动协调产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整合职能优势,在特色行业、重点板块上开辟新赛道,在工业园区、产改集群上拓展新领域,构建起“握指成拳、同频共振、共建共享”的产业工人培育新格局。坚持“固点扩面”“深化试点+优化布局”并行,积极推进职工技能培训基地、工匠学院建设,推动企业落实“新八级工”制度,让技能人才有奔头、有前途。为助力产业工人“学历与技能齐飞”,区总工会将职工学历提升“圆梦行动”作为惠民重点工作,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职工素养讲堂、素质拓展、职业发展培训;整合“政、企、校”资源,打造互联互通、互认共享的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推出特色培训项目;在商业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教育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直接参赛职工达5000人次,有效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水平,为铜山产业发展注入“人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