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平和他的40个“大帽子”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李家平和他的40个“大帽子”

发布时间:2025-10-24 09:07:01

吊装的“大帽子”。

李家平和儿子在吊装现场。

前不久,由中核华兴公司承建的陆丰核电6号机组迎来了钢衬里穹顶吊装的关键时刻。随着吊装指挥李家平一声“起吊”指令响起,6号机组巨大的穹顶缓缓升起,最终分毫不差地安装在核反应堆厂房之上。这是中核华兴公司吊装工李家平指挥吊装的第40个穹顶,作为核反应堆厂房的“钢铁头盔”,李家平爱叫它“大帽子”。从1999年岭澳生机勃勃的春天开始,李家平的脚步跟随中国核电的发展一路前行,一路收获,成功把40个“大帽子”严丝合缝地盖在核反应堆厂房上。

“大帽子”下的成长

1988年,18岁的李家平正在学校代课,他从村里的广播听见中核华兴招工考试成绩,在100多名笔试人员中排名第四。过了些日子,李家平就戴上安全帽,来到了位于仪征市的中核华兴公司报到。

1996年岭澳核电开工,李家平和工友们挤在大篷车后斗里,第一次踏进核电现场。他拿起了对讲机和哨子,跟在师傅王永兴身后学习吊装指挥。

学吊装的人不少,走到最后的不多。干好吊装指挥,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有风险预判能力,还要细心,有责任心。师傅王永兴从三线建设的风雨中来,能吃苦,话不多,多数是让徒弟们自己观察,动手,思考,领悟。对于年轻的李家平来说,吊装现场就像露天课堂,他心细脑子活,多听多看多学,还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把学来的经验一一记录。

1999年,岭澳一期1号核岛穹顶吊装,这是中国第一个采用整体吊装技术的穹顶。三年来,李家平勤学苦练,就等这一天。王永兴对李家平说:“现在是展现真本事的时候了,你跟我一起去!”

1999年4月9日,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岭澳一期1号核岛穹顶吊装现场,600吨吊车的轰鸣声让李家平热血沸腾。李家平盯着171吨重的穹顶缓缓脱离地面,每一寸移动都像在丈量自己的成长,直到“大帽子”精准就位。

当晚,他蹲在公用电话亭前,对着听筒喊:“爸,171吨就是17万公斤!”电话那头传来父亲难得的笑声:“小子,出息了。”

8个月后,岭澳一期2号核岛迎来穹顶吊装,师傅王永兴退到警戒线之外,在李家平独立指挥下,2号核岛的“大帽子”精准就位。在中国核电建设的发展中,岭澳核电一期实现了“自主建设”的突破,李家平也从师傅的身后走到了前线,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吊装指挥。

从“1”到“40”

27年的时光,在李家平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在他心里描绘出中国核电建设的地图。深圳大鹏湾的月光、阳江海滩的潮汐、卡拉奇工地的热风,每一次“大帽子”的升起和就位,都成为他人生的重要坐标。

李家平有不少“绝活”,“大帽子”调平时,围着钢丝绳走一圈,看一眼,就知道钢丝绳的松紧,经他“看”过的钢丝绳,只微调一两根就能快速实现调平要求,为吊装工作节约不少时间;每一家公司吊车的脾气不同,李家平也都能摸得准,跟着吊车的性能指挥,效果事半功倍。

李家平也解决了不少吊装难题,在三澳1号机组穹顶吊装时,他凭借多年的吊装经验发现吊索角度似乎有点偏差,尽管核查结果偏差值在合理的范围内,但一向严谨认真的李家平这个时候的执拗劲儿更足了。“‘空杯朝上,从零开始’,每一次都要精益求精。”他通过调节花篮螺丝给吊装加上了一把安全锁。在后续同类型机组穹顶吊装时,他提出优化吊耳板宽度,以此确保毫无偏差。

这些年来,凡是和吊装沾边的人,都知道那个走路快、声音大、脾气急的李家平。大伙儿都说:“有李家平在,我们放心。”这不仅是缘于李家平精湛的技艺,更因为他严谨认真的态度已然成为吊装现场的精神指引。

从第1次到第40次,每一次都一样,李家平最知道吊装的重要,每一次都像第一次一样严谨认真;每一次又不同,他掌握了不同型号“大帽子”的就位方法,他的“吊装宝典”越来越厚,技艺也越来越强。

培养更多的“李家平”

过去,一座又一座巍峨的核电站在海岸线上拔地而起;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大帽子”需要精准就位。只有一个李家平远远不够,培养更多的吊装指挥人才成了李家平的新任务。

每一座新开工的核电站,每一次重要的吊装现场,准能看见李家平的身影。李家平的安全帽下,多了几丝白发,那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倒是没变,始终离不开现场。他的身后总会跟着一两个小伙子,就像二十多年前,他跟在师傅后面一样。

从前,为了干好吊装工作,风风火火的李家平一进入吊装现场,就变得细心又专注,工机具、线位方向、吊装路径,每个细节他都要仔细检查;如今,为了教好徒弟,李家平正在努力改变从前的急性子,每一个细节,他都会仔仔细细地交代,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本领悉心传授,用自己的严谨认真和责任心影响着下一代人。

儿子李万健是李家平众多徒弟中,最出色的一个。当初,当儿子提出不坐办公室,到一线学吊装时,李家平就十分支持。他不仅把自己的所有“看家本领”传授给儿子,还要求儿子多向工友学习,多向书本学习。如今,李万健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中核华兴一名优秀穹顶吊装现场指挥,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匠心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2025年是中核华兴进军核电领域的第40年,从秦山脚下到万里海外,中核华兴用一座座国内外核电站的高标准交付运行,记录了中国核电技术走向世界的坚定步伐。2025年,李家平55岁了,他作为吊装指挥完成人生中的第40个“大帽子”精准就位,用一次又一次精湛的技艺,见证了中国核电建设的发展之路。

武虹 王槐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