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丁玉莉:在三尺讲台 诠释教育匠心
发布时间:2025-10-24 09:07:00

从在镇江中学课堂学习6年的学生,到成为26年坚守镇中教学一线的教师,与该校有着不解之缘的丁玉莉一路铿锵走来,用满腔真情和大爱回报母校,在三尺讲台诠释教育匠心。今年,丁玉莉光荣地获评镇江市劳动模范。
将每节课当作艺术品来雕琢
走进丁玉莉的物理课堂,仿佛进入一个奇妙的物理世界。在讲解“摩擦力”这一概念时,她像变魔术似的,摆出了各种不同材质的物体,逐一演示不同物体的滑动、滚动,让学生亲手感受摩擦力的大小变化,在观察和体验中轻松地掌握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直观易懂。
丁玉莉不仅善于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和事例,更注重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深入探寻。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时,她没有直接给出公式,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自己去发现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既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也让我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刘雨果感慨地说。
2005年以来,丁玉莉一直承担着创新班、强化班及平行班的分层教学重担。她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不同的成长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丁玉莉所带班级的物理成绩始终在年级名列前茅,特别是创新班的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
让物理教学课堂活力满满
“只有自己更优秀,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丁玉莉经常提醒自己,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而且是源源不断的“活水”。为此,她积极投身教育科研,主持并参与了十余项省市级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高中物理教学的创新模式。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丁玉莉创新性地提出了“物理+X”的教学模式,将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在讲解光学知识时,她联系美术学科中的色彩原理,让学生们对比光学的三原色(红、绿、蓝)和美术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探究为什么它们在混合后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效果。在研究天体运动时,她结合历史学科,讲述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如何挑战传统的“地心说”,引发了天文学领域的一场革命。通过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丁玉莉让学生们认识到物理学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10多年来,丁玉莉一直担任学校物理奥赛主教练。即便在寒暑假,她依然忙碌在奥赛辅导的岗位上。在她的不懈努力下,一批又一批学生在物理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涌现出国家银奖得主以及数位省一等奖学子。
当好传递教育薪火的“火炬手”
作为学校物理学科中心主任,丁玉莉深知,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对于提升教育质量至关重要,以“打造研究型团队”为己任,为物理学科的发展勾勒出清晰的蓝图。
在推进学科中心制改革中,她与学科中心的老师们踏上了探索“一节好课的产生”标准和模式的征程。她组织团队成员深入开展研讨活动,从教学目标的精准设定到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从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到教学评价的科学设计,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细致的研磨。她组织教师开展公开课、示范课活动,让大家在实际教学中检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每次活动结束后,她都会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反思和总结,共同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通过这样的方式,团队成员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整个学科中心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研究氛围。
丁玉莉还担任镇江市“智教育云课堂”领衔人及高校校外导师,将教育辐射力延伸至城乡多地。她积极参与省、市教育交流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教师们提供教学指导和培训,分享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丁玉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独行快,众行远”的教育协作精神,在她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教育协作的队伍中。“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让教育的薪火在更广阔的天地中传递下去。”丁玉莉坚定地说。
唐守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