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蒋士龙:“没有路,就自己闯出一条路”
发布时间:2025-10-24 09:06:59

在无锡高新区,桑达股份所属的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实验室内,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蒋士龙正专注地盯着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水质监测数据。这位85后青年科技工作者带领团队已成功将22项环保专利转化为实际应用,其中“再生水高品质回用制备电子级超纯水”技术更是填补了国内空白。
2017年,刚走出校园的蒋士龙就面临职业生涯的第一道难题——某研究所混合重金属废水处理项目。面对这个业内公认的技术难题,他没有退缩,而是选择扎根一线。“那段时间,我几乎把实验室当成了家。”蒋士龙回忆道。白天,他与工人师傅们一起调试设备;晚上,他查阅文献、分析数据。经过300多个日夜的攻坚,终于开发出创新处理工艺,使镍、铅、银等重金属排放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标准,为客户节省处理成本30%。这项技术经江苏省环境学会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不仅获得4项专利授权,还荣获江苏省环保科技二等奖。而蒋士龙也从初出茅庐的工程师,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2019年,一个特殊的项目摆在了蒋士龙面前:某研究所废水处理项目缺少关键参数。“就像在没有地图的丛林中探险一样。”他这样形容当时的处境。“没有路,就自己闯出一条路。”面对挑战,蒋士龙带领团队展开地毯式排查,对上百条排污管路逐一检测。在10个月的项目前期准备中,客户先后7次变更生产流程,每次变更都意味着大量工作要推倒重来。“创新往往诞生于困境。”蒋士龙说。通过反复实验分析,他创新性地提出将酸性刻蚀改为碱性刻蚀的方案,不仅大幅降低处理成本,更为公司开辟了新的技术领域。
2020年,公司首次承接化学合成制药废水处理项目。面对含有二氯甲烷、乙腈等强致癌物的废水,很多人都望而却步。“我是党员,我先上。”蒋士龙主动请缨。在实验室里,他身着防护服,戴着专用防毒口罩,带领团队展开攻关。防护服下,汗水浸透了衣衫;防护手套里,双手被汗水泡得发白。经过14个月的奋战,团队终于攻克高浓度有机溶剂废水处理难题,开发出稳定可靠的低成本处理工艺。这项技术不仅帮助公司成功中标新项目,更开创了公司在制药废水处理领域的新局面。
工作之余,蒋士龙攻读河海大学博士学位。他将研究聚焦集成电路产业水处理技术,带领团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Oxi-HiDU再生水小分子强化去除系列装备”。这项创新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江苏省某射频芯片企业,建成国内首个集成电路废水零排放工厂,实现厂内废水近100%回用。“我们要用科技创新,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蒋士龙说。
如今,这位“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依然奋战在科研一线。在他看来,环保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正是这份执着,让他在废水治理这条赛道上不断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
戚善成 陈又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