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有温度的机制举措,为骑手权益添砖加瓦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以更有温度的机制举措,为骑手权益添砖加瓦

发布时间:2025-10-27 09:28:41

公众持续关注骑手休息权,更多的是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体系及其构建过程。这不仅包括具体的保障措施,还包括让一线劳动者发声、参与协商的理念。不仅仅是为其争取“多休息一会儿”,更在于探索如何拉满其权益“性价比”,而这无疑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

“想赚钱,就不能想着累”……近日《工人日报》推出“关注‘小哥’休息权”系列报道,记者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单王”如何练成、平台“防疲劳”机制运行、地方立法吸纳骑手建议、平台算法和劳动规则协商,以及骑手们的诉求与期盼等。

目前,全国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00万人,其中外卖骑手1300万人,占比15%。骑手的劳动权益保障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今年1月,全国总工会等8部门联合发文,指导重点网约配送平台企业动态优化调整算法规则。

“只要想挣钱,就少休息”是上述系列报道中骑手们的高频说法,指向了时下不少骑手健康与收入的某种失衡甚至二选一的状态,令人心疼。往前追溯几年,一些被“困在系统里”的骑手熬时长、不敢拒绝接单、差评被扣分扣钱等问题,不时引发社会对骑手权益的讨论。

对此,各方做了诸多努力与探索。职能部门、工会组织接连出台文件,要求有关平台企业加大关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力度,保障其权益,如规范平台用工关系,对劳动报酬、合理休息、社会保险、劳动安全等权益做出明确要求;打造“一体化”“一站式”劳动争议多元解纷平台,确保劳动者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维护等。平台企业在政策指导下不断为骑手补上权益“拼图”,如近来颇受好评的“防疲劳”强制下线机制、骑手反向评价或屏蔽顾客功能、优化算法机制、极端天气特别奖励等,这些体现了平台规范用工的制度温度,不断回应着骑手和公众的关切。

一个显而易见的共识是,用健康换收入的“职场法则”不科学、不人性,也不可持续。各方合力扭转算法机制中的不合理规则,本质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推进平台企业与骑手之间权利和权益的平衡,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具体看,一段时间以来,平台企业在计算成本、突破竞争困局等现实压力下,形成了较为严苛的算法机制,骑手不得不逼自己成为“赶时间的人”,每一个“单王”背后都是数不清的夜以继日。随着有关部门的介入和推动,各大平台企业陆续推出包括改进算法规则、提供跑单地图等技术支持举措,不少地方在立法中邀请骑手参加座谈会并采纳相关意见,骑手从被动接受算法到有机会参与协商算法,从追赶时间到强制休息,骑手的心声有了制度化表达通道。

多年来,公众持续关注骑手休息权,更多的是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体系及其构建过程。这不仅包括具体的保障措施,还包括让一线劳动者发声、参与协商的理念。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为骑手呼吁保障休息权,不仅仅是为其争取“多休息一会儿”,更在于探索如何拉满其权益“性价比”,而这无疑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

进而言之,劳动者的健康和收入不该是此消彼长式的关系,我们既要保障骑手休息权,更要为其增收下功夫——骑手为平台企业把“蛋糕”做大后,后者也应在合理的范围内多切一些给骑手。不久前,一些平台企业纷纷出招抢人留人、为骑手缴社保等,这揭示了企业正在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一线员工的重要性。

一个个订单背后,有骑手的欢乐、无奈,有他们的诉求、渴盼……在平台系统页面上,骑手或许只是一个个移动的图标,但在千万客户眼里,他们是关乎生活便利的活生生的劳动者。寻找更有温度、更加公平的机制举措,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添砖加瓦,让每一个劳动者都能有尊严、有保障地奔波在大街小巷,我们期待着,更要努力着。

来源:《工人日报》